畅游于道的美妙境界里,彻悟了人生真谛,获取了大智大慧,原先那种不可一世的锐气及浮躁情绪被挫消了,一切与我无益的纷乱都得以解除;摒弃那种张扬外显、积极进取的心态,代之以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
《道德经》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本章老子以水喻道,通过水的冲、渊、湛等状态,讲述道的各种特性,提示我们要遵从并效法。前两章讲人身之道在动时可能产生危害,但切不可因此而修得无情无欲,说道要保持在冲和状态时方有大用。
大道看不清,我们不用管它所从何来,只是效法它无所分别,无所对待,保持冲和的四项特质,即可得其用,可保持本性的圆满。
“道冲而用之”
本句是说,大道达到冲和状态时,它的作用则显现。冲,是讲充沛的道在动中的泰和。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说阴阳互动,冲气达到泰和时,道生一,进而生成万物。这个和就是《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的和,就是说气机在动时,仍然保持在那个中节上,就是不在动荡的气机上,攀附任何知见对待。
大道像水一样,本身是泰和的,且随时可以保持它的中和,只是在人身上会受到人心的干扰,不能保持其本然的清真。将冲解成中、盅、和、虚,都是同样的意思,都是描述它的泰和的气是随时饱有的,动静皆不攀附意义,不产生知见,皆无罣无碍,这就是所谓的冲。
一个冲字,包含了充沛、涌动、中和的意思,充沛的道可用之不竭,道一动尚有其用,中和时方有大用,这样解释更符合道冲而用的意思。
“或不盈”
大道这一股泰然之气,充塞太虚,时时盈满。或不盈,是说有一部分不盈,是指我们人不能冲和。
不盈是讲我们人因时常造作,心中充满各种对待知见,身中的气逐渐耗损,不能充塞于天地,且造化之路发生改变,致使无法得其大用。
有些人虽气机充足,但内心以此为足,自满自傲,充斥另一种对待,从而无法“已精而益求其精,已妙而益求其妙”。由此,本句亦可解为要我们不要盈,不要满,要继续保持泰和,去除对待,以得到本性之妙用。
大道本自冲和,只是人们不善于维护自身的冲和,都是由自己的心念所造成,一切的后果都是人咎由自取。“或不盈”一句在提醒我们,要“道冲而用之”。“渊兮似万物之宗”
冲和的大道看不见摸不到,其功用极其的深邃,无法全部知晓,也不容易懂。
说其渊兮,像个深深的潭,非常幽深,不容易看透,不清楚里面有什么,只能揣测。
道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它生成着万物。万物总有一个生生化化的道理所宗,就是那个道。看不清的深邃的大道,就像是万物的根本,更是我们人赖以生存长养,成仙成佛的根本,我们千万不要错过。
挫其锐,解其纷,
In it all sharp edges are blunted,all tangled confusions untied,
和其光,同其尘。
all glares softened,all dust soothed.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的意思就是:接受一切,一切无说;承当一切,一切欢喜。
以合乎道的观点来看待世间的美丑、善恶、荣辱、贵贱,这时的人才是清醒的、有觉悟的, “不言之教”的功用即体现于此。
人生在世,太过锋芒毕露,棱角分明,一味高调,就容易受到别人嫉妒与排挤,不经意间得罪人,莫名树敌,无故遭打压。因而,有时候挫挫锐气,也未必是一件坏事。生活中多与别人和睦相处,不与人结怨争吵。结下深仇大恨,即便以德报怨,也是不能彻底消除的。对于纷争,要持警醒的态度。
和其光,是说道无处不在,它与光明、富贵、一切的美好同在,可它依然淡泊,光洁明亮,一尘不染,保持自己的节奏和态度不变。
如同把水放在祭坛上去供奉,它还是水,不会因此而高傲或不适,水性没有任何的变化。
对人来讲,在富贵时、得意时、在尊位时、都可称为光。心头气机舒服的感受,也可称为光。
我们效法大道,在处于光亮的境遇时,在心情舒畅、愉悦时,在心头有舒服、得意的感受时,不让心头气机沾染一丝满足、得意、高傲等知见,保持洁净的心境,保持本性的本然,就是和其光。
同其尘,是说道不止在最光明的地方,它在最卑贱、最低下、最肮脏、最黑暗的地方依然存在,它对一切都平等。
水在低洼处,在臭水塘中,其水性依然保有,也未有所改变。人在贫穷、失意、落魄时,就是尘;心头难受的感觉,就是尘。我们效法大道,平等对待一切,既能同甘,也能共苦,即使处在最卑下的位置,即使处在身中最动荡、最痛苦的气机感受下,依然自在地跟它共处,不用去之而后快,叫做同其尘。
当一个人太过光芒四射,就要适当平和自己的光耀,学会保持一颗平常心,如果像巨星一样耀眼,这样也会导致你与众人不能和谐相处。最重要的是“同其尘”。所谓,“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说到底就是要我们“同其尘”,将自己与众人混同在一起,于世俗间没有区分,泯然于众,才能避免灾祸。
我们要接受一切,一切无说;承当一切,一切欢喜;因为世间万物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湛的表层意思是形容水的清澈,但段玉裁在《说文解字》的注解中指出,古书之中“浮沉”的“沉”多写作“湛”,而且“湛”与“沉”在古代时读音相同。
这里将“湛”理解为有沉没、隐没的意思,用来形容“道”隐没于冥暗之中,但又隐约能让人感知到,于是便感觉它“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孩子,它仿佛比天帝更加古老!天帝在远古时期是先民将上天人格化的称呼,它并不等同于西方宗教里具象的那个上帝,我们可以理解为天地、宇宙。
言外之意是“道”很可能存在于“宇宙”之前,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宇宙大爆炸”之前,这股力量好像就存在,我不知道它从哪里来的。
结语
老子对于宇宙的认知可谓是惊人的!或许,在老子那个时代甚至更久远的之前,中华先民就已经知道宇宙间存在的许多秘密。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就是:
智者不锐,慧者不傲,谋者不露,强者不暴,卧龙蛰伏,待时而动,善隐者胜,善显者败,成大功者不谋于众,谋大事者必藏于心!
真正优秀的人,往往不会显山露水,大肆宣扬,而是低调谨慎,谦虚有礼,用一颗善良谦卑的心做人做事,便会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