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日更NO.101
新剧《小欢喜》正在热播。这部剧是以三个即将迎接高考的孩子为背景,讲述了三个家庭中的那些“小事”。妥妥还原了一场“心累”的人生之战,也映照了亲子关系的酸甜苦辣。
海清饰演的童文洁是一个期待值过高的妈妈,儿子学习成绩差,被老师劝留级,她很生气,先是沉默不语,当孩子弱弱示好时候,积压的火气一股脑发泄:“你不要叫我妈,我不是你妈!我就不该生你气,吃饱了撑的我!”
季杨杨的妈妈去学校旁边租房子,销售经理自豪的介绍说这个房子之前住的孩子考上了清华,可是当季杨杨的妈妈看向卧室墙面,满墙试卷都写满了俩字—“我恨”看得让人后背发凉。
小陶虹饰演的离异妈妈,生活中心就是女儿英子,英子的成功变成了她生活的全部意义。英子也是承受压力最大的一个孩子,她是一枚学霸,然而过得不开心,因为妈妈对她的期望太高了,只希望她考上清华北大。
为了让她考上名校,逼她喝药膳,还给她房间安装隔音墙以及安装了方便监督的透明玻璃窗。甚至哪怕只是看个电影,都聊得和物理知识有关。
但是英子真正的兴趣是航天,因此在高考誓师大会上,她开心的在许愿气球上写上了自己的航天梦,但去被妈妈嘲笑:这是什么东西,逼着让她换成北大清华取其一的目标。甚至妈妈还把霸道的要求英子写上“考到700分”。
英子不愿意,把气球推给妈妈,妈妈却逼着她自己写,在推搡过程中,气球“啪”的一下把炸了。
看着成为碎片的气球和自己碎了的梦想,英子掩面哭泣,狂奔离开了操场。
望着英子哭泣的背影,是多么令人心疼。
我不禁感叹:我们做父母到底是爱孩子,还是爱自己的面子?
现实中,很多孩子都是如此,他们从小被父母的高期待,逼迫自己成为自己父母想要的样子,却活得无比压抑。
父母给予孩子过高期待,孩子无力达到,常常会压抑,即使勉强答应了,也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失去自我。
很多家庭培养孩子很少是为了孩子,都是为了自己。
家长们的“我都是为了你好”,“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居然………”
这些家长以爱孩子的名义,实际上是为了减轻自己内心焦虑,发泄不满和满足自己的期待与需求。也为了让自己在同事面前又面子,为了不让自己在家长会丢面子,为了自己同学会上可以吹嘘,为了完成自己当年为实现的梦想,为了自己的人生少留遗憾…….
所以极力的把孩子变成一个可以展示的产品,或者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实现梦想的渠道和工具,始终没有把孩子当作真正的主体,没有考虑孩子内在的需求和心声。
前不久一次聚会中,一个亲友刚带孩子看了《银河补习班》,在吃饭途中不断对他的孩子说:“要努力读书将来报考国防科技大学,争取当宇航员。”
孩子在一边一句话都不说。
这时,我家孩子突然站起来反驳,她说:“我感觉这是您的梦想,不是他的梦想。你们的梦想是你们的,实现不了是你们的遗憾,不要强加给孩子,这样会你们的梦想实现不了,孩子的梦想被破灭。一代代相传,到头来都实现不自己的梦想!”
我们不能因为我们是孩子的父母就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我们的梦想实现与否是我们的事,如果有遗憾那也由自己承担。
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未实现的愿望强加给孩子。孩子经由我们出生,但不是我们的附属品,他们是独立于我们之外的个体。他们具有独立的人格。
我们能做的是言传身教,努力做好自己,给做孩子的榜样。同时引导、鼓励、肯定、支持孩子去做他自己,实现他的梦想!
我们培养孩子是在观察发现孩子的特长、优势、兴趣的同时引导孩子发展兴趣变成优势,让孩子有梦想并有追逐、实现梦想的勇气。
不管命运如何坎坷,不管上什么学校,做什么工作,都能安然应对,不离不弃,能够放下过去、享受当下、不忧未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