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我陷入最大的焦虑之中。这个焦虑是未来的大学三年我该怎样把握?该不该放弃不喜欢的机械专业,留级转到西班牙语专业?说起自己焦虑的起因,还是要说一说暑假的打工经历:今年的暑假我想增加一些经历,另外实在在家里呆不下去了,家里父母整日吵架令人崩溃,于是乎我就开始了我的“求职经历”,最起码解决我的暑假的吃、住吧,然而这个真的不是我想的那么容易,先是想找一份可以锻炼到自己的实习,结果因实习时间太短没能得到录用:接着我不求什么进公司锻炼了,只想找一个解决我吃住问题的兼职,我先是去了可好,一家24小时便利店,因为上岗时间不符合我的预想,没在那;那段时间近乎崩溃,我在一家民宿住了三天,又脏、又乱、又吵,可我还是没有找到工作,虽然我妈跟我说不行咱就回家,可我就是不想回家。最后,我终于找到了一份话务员的工作,是一家信息公司,2000的底薪+提成,包住,能干满一个月即可。所有的销售都是如此吧,电话销售也不例外。
很多人电话销售很反感,我一开始其实对这份工作并不了解,就这样我就上了岗。话务员其实就是电话销售,给你一份话术,让你邀约客户。让我压力很大的其实是公司内部的制度,一次没有邀约到场客户会扣100元工资,每天重复、重复、重复的是一种低效率的工作;住的地方,是装满了双层床的家庭式公寓,六七十平,却住着16个人,脏,乱,热。我实在忍受不了,于是在第17天辞职,没有拿到一分钱。
是的,这次我吃了不少苦,更深深刺痛了我,我第一次这么直观的感受到了现实的残酷,我的同事绝大部分是90后,甚至说是95后,他们往往是高中、技校、职专毕业,他们是正式的员工,而我,是暑假工。
回到大学,我强烈的意识到我必须要去学些什么,不然几年之后,我依然会面临暑假的窘境。那么自然而然考虑到学业,考虑到专业,我不喜欢自己的本专业:机械专业,算是被调剂的,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填报志愿时犯下的错误,那时我并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专业;正好大二开学有一次转专业的机会,我想了想自己高中时的那些学科,英语是我一直善于学习的,因此我考虑再学一门喜欢的小语种,西班牙语,但是转西班牙语要留级,重读大一。我先后跟爸妈、舅舅、哥哥、学长、很多朋友、很多老师、学西语的同学、北外教授、辅导员沟通,结果反而越沟通,越是迷茫,可能西语前景并不是那么好,另还要留级。那段时间是我人生第一次严肃地考虑自己的未来,是的,我迷茫了,那段时间我十分焦虑,这份焦虑一直到现在,我在想我到底要学什么,我到底要怎样做,才能过上我期许的人生,获得我的幸福,而不是被现实击败?
迷茫之后,我曾一度把选择交给别人,把问题抛给老师、抛给家人、抛给朋友,希冀他们能帮我做出选择,然而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路还是要自己走,最终的选择,还是要自己去做,他们,不过提供一个参考罢了。最后我没有转专业,继续留在了本专业。但是,我依然迷茫,依然没有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我怕做选择,我怕做一个错误的决定,但是我清楚,我得对自己的未来负责,所以,我只能硬着头皮,去做,去不断尝试,为了找到自己的热爱所在。
熊浩在演讲中告诉我们:独立思考,自我决定。他说现在这个时代,不像古代我们有圣人作为太阳,我们只需要围绕他公转,不需要自转,不会困惑,而当下社会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那套体系在渐渐地模糊,大学中如此,到了社会上,更多地选择会向你铺面而来,焦虑太正常了。我们要用尽自己的一点点力气,试着去完成和焦虑做第一回合的战斗,即使你没有十足的把握去战胜它,但是在斗争的过程中,你会打开独立思考、自我决定的大门,你会因此而变强大。教育的目的,乃是培养每一个人的自我决定能力(德国思想家费希特);每一个人,收拾起你的精神,自作主张(陆王心学)。很多答案其实在自己手中,听了此演讲不是说没有焦虑了,而是成长为走在独立思考、自我决定的大道上,敢于面对焦虑,拍着自己的胸膛说:“我,再不畏惧。”
是的,我依然焦虑,但是我在面对,我在尝试着去解决,我找到一个又一个未来的可能的道路,又不断推翻;我想到了要把当下的事做好,并付诸以行动;我去不断延长那“一横”,提升知识的广度,读书、读史;我在提升自己的英语,为四级准备;我加入007,让知识倒输出,寻求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逻辑思维的缜密性、写作能力。
刘慧凝在演讲中讲到了少年感,西南联大成长了一批各界精英,老一辈的人的少年感,他们做一件事不考虑成本是赚了还是赔了,也不是结果是赢了还是输了,而是这件事本身它值得做,应该做,才有了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现在时代的接力棒落到了我们手里,是不敢接怕搞砸,让老一辈的人看到他们辛苦奋斗下的时代年轻人是怂的,还是勇敢拿起接力棒?我不愿做这个伟大时代的看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