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需要搭乘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地铁,你会在地铁上做些什么呢?
很多人都会看手机吧,想通过在手机上做事来度过这无聊而漫长的乘车时间。
我也是这样,只要坐地铁的时间很长,我就会看手机来打发时间,或许背单词,或许写文章,或许看文章,再或者是玩儿游戏,总之不想利用这么长的空白期来发呆,而且地铁的空间通常非常小,手机是很不错的关注对象,如果是一个人的话,也通常找不到人来交流。不过,一次的经历让我有点不好意思玩儿手机了。
那次我如往常一般走进地铁,并且凭着先上的优势快速找到一个靠的地方站稳,然后划开手机屏幕写文章。后续的站涌入了很多人,而我则一直守着自己的位置编辑着文字一动不动。当我的视线再一次离开手机的时候,旁边站了一个小男孩儿,因为人太多了,他也没有太多的移动空间。
我见他茫然地望着四周,当发现我在看他的时候他就好奇地望着我。我笑了笑转移了视线。不知是不是很久没在地铁上与别人有过视线交汇,当小男孩儿看着我的时候我竟然不自觉地就逃避了,我似乎已经不习惯在这样一个公共的拥挤的地方与别人有任何交流,即使是视线交流也觉得尴尬。我再看看周围,发现大部分人都是在看着自己的手机,低头做着自己的事,而独自静坐或者茫然地四处张望的,都是老年人和小孩子,因为他们没有手机可看。
再看看这个小男孩,他周围的人都在看手机(包括和他一起的家人),唯有他无聊地一个人在那里不知道该做什么事。所以,我不好意思了。
我们总说小孩子容易沉迷游戏沉迷手机,一方面是因为小孩自控能力差,很容易受到吸引而沉迷,而另一方面,我们又给他们营造了一个怎样的环境呢?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外面,我们大人都在无节制地关注着手机,玩儿着手机,这难道就不会影响孩子?我们自身玩手机的状态,也会无意识地影响孩子,让孩子也学着我们这样将手机“视为珍宝”。我们不许孩子玩手机,岂不是应了那句“只管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小孩子就是既像一张白纸,也像一面镜子,大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想法在这张白纸上创作,而大人本身的行为也会被这面镜子映照出来。当我们成为低头族,当我们更重视手机时,我们的孩子也会学着我们的样,成为另一个小低头族。
所以,要想让孩子能少玩手机,多看书学习,多运动,我们大人也要做出表率,也要有所行动,也要放下手机,多阅读,多陪孩子到户外去锻炼。这不仅仅在于一个家庭,整个社会也应该有这样的责任与义务,尽量为我们的下一代营造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氛围。
在地铁上,我们无意打发时间的行为,冷漠了孩子,希望在其他方面,我们能多与他们互动,并且多将希望他们养成的好习惯刻印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