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猫石鱼
我们活着,总要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并且想尽一切办法去做。--奥格曼迪诺
孩童时代的我们总是特单纯,喜欢什么就自然而然地努力去接触,比如玩水这档事。
拿我自己小时候的糗事来说,真是只要一看到水,眼睛就各种放光。水瓢水盆漏斗各种但凡能装水的容器,都是数一数二的经典道具。通常一场水玩下来,袖子湿透事小,鞋袜灌水事大。找妈妈要求换一双,通常耳朵就得遭殃,难得碰巧妈妈忙活腾不出手操作,屁股才好不容易在那天晚上被鞋底光顾。
这些细节我至今记得很清楚,不过当时那个熊孩子是完全不长记性的,打哪儿都不妨碍她期待下一次玩水的热情,时时努力,处处用心,水,是一定要玩的。
没有原因,就是愿意。
发自内心,就是喜欢。
每次回家,听姐姐讲给母亲做饭的那些事,说母亲难伺候,我总是很能理解她的心情。
每一天从起床开始忙活,买菜刷锅洗碗切菜做饭,真是一刻不得闲。但只要某一顿母亲冒出一句“这菜太淡了”,哪怕只是一个很小的否定词,就能打消她做一顿饭甚至激起她永远放弃做饭的念头。
原因在于她做这件事仅仅是讨母亲喜欢。
而不是发自内心喜欢,更不是自己愿意。
做自己愿意的事,心情是轻松愉悦的。我们既不期待又高又好的评价,也不用刻意做成什么样子,去满足他人的期望。
用外部环境强加给我们的条件来鞭笞自己努力,无异于把自己设身为驴,乐意时小马达能飞速转动,倔起来钻进牛角尖,倒连驴都不如了。
试想哪个爱玩水的孩子还在傻傻期待父母的表扬?趁着父母不威无怒赶紧玩才是正事,热情还空前高涨。
这种体验对于极力想做成一件自己喜欢的事,默默努力的小伙伴们来说,并不陌生。
在一次智慧家长线下课程上,老师分享了她跟自己孩子的一个小故事。她说她家儿子每次做家庭作业前都要先玩半小时PAD,玩的那种状态真是轻松愉快,可就是一到时间喊他放下就一脸不快,面对作业整个人就立马似钢筋水泥般僵化了。
孩子爱玩是天性,但每个孩子都想做好孩子,想当好学生,爱玩跟学习好一定矛盾吗?
当然不是。
睿智的老师发现,问题出在玩PAD上。
对于孩子,喊停,就会意犹未尽,顺势,才是对症下药。
于是她跟儿子商量,玩PAD和做作业的时间全部由他自己掌控,各不耽误就好。
让她没万万想到的是,就这么一个小小的举措,完全改变了儿子的行为模式。
儿子放学一到家背着书包冲进书房埋头就写作业,完了趁父母检查作业的空档吃点心,直到家长签完字收拾好书包才拿出PAD。
老师说,这么下来玩PAD的时间往往还不到半个小时,孩子却因为没了父母在旁边的跟催叫停,反而更开心放松了。
做自己愿意的事,心情是轻松愉悦的。
我跟姐姐说,一日三餐不用刻意做成什么样,但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日子想过成什么样。
你的努力,只能是自己愿意,人才能轻松地活着。也只有我们放松了,心情才会愉悦,做的菜肴才会有喜悦的味道。
而喜悦总是能够被传递的。
也只有这样,才不会轻易做情绪的奴隶。
我努力,是因为我愿意。
2018,愿你的所有关系,
亲密,亲子,亲情友情,
都是来自甜蜜蜜的我愿意,
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