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还能害你?听我的!”
“爸爸这么做是为了你好,等你长大就知道了!”
“妈妈为你牺牲了这么多,你怎么能这样对我?”
“妈妈都是为了你好,你怎么会变成这样?”
大家常说父母的爱,是最无私、最美好的爱。
为什么这样的爱让父母产生了焦虑,成为了孩子的负担?
你的孩子是你的孩子吗?
正如《父母:挑战》中所说:
“没有哪种生物会像新生儿那样需要如此多的爱。但是过度的爱又会导致孩子压抑,阻碍甚至损害孩子的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很多被人们称为“爱”的情感都是名不副实的。日常生活中的挣扎和飘摇不定导致他们形成了错误的观念和态度,从而丧失了真正去爱的能力。对于他们而言,爱的唯一目标是占有,其本质是恐惧,其意图是索取,其过程则往往充满嫉妒。这种爱自负且不可靠,它只考虑到了给予爱的这一方——他的愿望和需要。”
你的孩子与你一起生活,在你的爱中长大,但并不属于你。
孩子的思想
“小孩懂什么,我说不行就不行。”
“我就要!”
孩子自我意识萌发后,听谁的就成为了亲子战争中反复出现的主题。
父母会自动带入成人思维分析利弊,做出合理的选择,然后要求孩子照办。孩子就忙着维护自己的权利,不听、拒绝——越说不行越想要。
在孩子学习走路时,父母会鼓励他们自己尝试,失败了就再来。因为孩子小才不会,不会才会犯错,练习才能学会。父母都懂,自己无法代替孩子学会走路。那思考呢?
“父母没给我买房,我咋娶媳妇”
“36岁啃老族要钱遭拒,肆意辱骂父母还拳脚相加”
“找女朋友,就是巨婴找妈”
上面的巨婴小孩,他们的身体发育成为了大人,但心理却没有断奶。
因为父母也无法代替孩子思考。没有机会自己思考、计划、选择、决定、承担结果,小孩只需要听话,不需要思考,也不用负责。慢慢的,他会习惯活在你的思想里,忘记原本自己也可以思考。
“你们可把爱给予他们,却不能给予他们思想。
因为他们有他们的思想。
你们能够庇护他们的身体,却不能庇护他们的灵魂。
——论孩子”
孩子的未来
“学什么滑冰,好好做作业”
“画得再好有什么用,不如多背几个单词”
这个又不考学了没用,那个专业毕业好找工作,某某职位是金饭碗一生不愁。父母用过来人的经验,一步步帮孩子圈定未来的方向。
请你往回倒几十年,是不是也曾经听过类似的话?而现在逢年过节,和家里的长辈解释自己的工作是什么,一般也挺不容易。
就像乔布斯曾说过的:“我不知道我想要在生命中做什么,我也不知道大学能帮助我找到怎样的答案。你在向前展望的时候不可能将这些片段串连起来;你只能在回顾的时候将点点滴滴串连起来。”
请父母多点勇气,给孩子自由追求未来的权力。因为我们都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的,而孩子注定要去更远的地方。
“你们可以努力以求像他们,但不要试图让他们像你们。
因为生命不能退步,它不可能滞留在昨天。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则是从你们的弓弦上射出的实箭。
——论孩子”
更好的父母
“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唉,要是真的需要考试,恐怕就没有人有资格做父母了,人类就要毁灭了。”
上面是伊坂幸太郎在《一首小夜曲》中的名句,可能和书的主题无关,却值得我们思考。
我们当了父母,就能做好父母吗?
回忆下新手父母时的手忙脚乱、焦头烂额,就能记起我们也是在学着做父母。
每个孩子都如此的与众不同,对父母对环境都会有自己的回应方式。父母没有万用法则,我们都得和孩子一起寻找属于我们的相处之道。
随着孩子对世界的不断探寻,我们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做更好的父母。
“射手看见竖立在无尽头路上的目标,
他会用自己的神力将你们的弓引满,以便让他的箭快速射至最远。
就让你们的弓在射手的手中甘愿曲弯;
因为他既爱那飞快的箭,也爱那静止的弓。
——论孩子”
结语
我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我不能代替孩子成长,但可以和孩子一起成长。
在这段并肩的旅程中,父母用爱用耐心给予孩子成长的动力,也勇敢的承担必要的风险——放手让孩子去成长为他们想要的样子,迎接属于他们的未来;孩子用自己的成长成就了为人父母的乐趣,也创造了机会和父母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文中的论孩子出自纪伯伦的散文诗集《先知》。梁文道在《一千零一夜》节目中称其为违反传统智慧的好的心灵鸡汤。大家可以去读一读,品品这碗鸡汤好不好。
你认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吗?欢迎留言讨论。
三余读思,多读书,读好书,思考致用。如果你也喜欢读书,欢迎关注我一起读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