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刷《琅琊榜》,我猛然发现,景琰笑的戏份,几乎只出现在回忆里。
这时我才明白,那个爱笑的萧景琰,死在了他的19岁。
此后,他只是皇七子,他只是靖王。他不再笑,因为这世间,再也没有任何事可以使自己真心实意的发笑。
对于赤焰之案的不妥协,使他被放逐于朝堂之外。但仔细想想,这难道不也是他自己的意愿吗?回到朝堂之上,望着曾经对自己宠爱万千的父皇,因为一念之差便挥下屠刀,埋葬了自己最敬爱的兄长和最好的朋友,同样也毁了那个19岁的萧景琰。看着为了得到将来的天下斗得水深火热的太子和誉王,如此懒散腐败的朝政,哪里还有当年的半点风气,面对这种讽刺,以景琰的个性,哪里还有半分留念?
他战功无数,却连一个亲王的位置都没有,若不是对自己的兄长和挚友达到了一种坚信不疑的境界的话,试问谁能做到这一点?
而就在他就打算将日子这样一层不变且"任性"的过下去时,梅长苏的出现,打破了他原有的生活轨迹。
他从未想要得到那个至尊之位,在他心里,那个位置,始终只有祈王兄一人配拥有。
然而,当梅长苏说出:"你就真的甘心这皇位落在他们二人手中?"时,他开始迟疑了,因为他几乎可以预想到太子或者誉王登基后的朝政是个什么样子, 那绝不会是祈王兄和小殊理想的政治清明,所以他决定踏上这条永远都不能再回头的道路。即使前方危险重重,为了他们,我也要拼尽全力赌一把。
虽千万人,吾往矣。
那时他就已经明白,从前那种安稳的日子注定一去不复返了,在往后的人生里,陪伴自己的,将是一世孤独。
萧景禹何其何幸,有此贤弟。林殊何其何幸,有此挚友。
当梅长苏在雪中大喊到:"萧景琰你给我站住!你有情有义,可你为什么就是没有脑子!",这句话喊出了我们所有人的心声。可仔细想想,景琰真的傻吗,他不傻。
对于梅长苏每一个和挚友相同的动作他每一个都注意到,可每一次都被梅长苏几句话就了了带过,每次看到这种情节,我相信电视机前的每个观众都是急得跳脚,笑骂景琰的智商。可是他为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从来就没有深究过?因为他不愿意相信啊,他不愿意相信小殊会变成这副模样,以至他从来没有去相信这个巧合。
其次,若仅仅靠着梅长苏的筹谋,景琰也不可能如此顺利的变成东宫太子,在这荣光的背后,不也有自己智慧的支撑吗?
49集中梅长苏和萧景琰同时被招进宫时,众人急得跳脚,可蔺晨却淡定的说道:"最聪明的两个人都在宫里,我们急也没有用。"
当他们二人皆安然无恙的踏出太晨宫时,我们还能否认景琰的智商吗?
很多人都心疼梅长苏,但让我最心疼的,却是萧景琰。
身边所有至亲的人都知道小殊回来了,可是没有人告诉他,所以人都瞒着他。
他最好的朋友在他面前肆无忌惮的诋毁自己,让他对这位谋士没有丝毫的同情。所以才会如此容易就被小人迷惑了双眼,激起他对梅长苏的不屑与恨意。
可是我知道,现在他对梅长苏的恨有多深,往后对自己的恨就有多深。
那是小殊啊,自己竟然那样对他。想到小殊带着恳求的语气阻止他救卫峥,甚至还对他下跪……
景琰是如何面对这种心情的,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
最终,他被自己最好的朋友推到了那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位置,那个他原本并不想要的位置。
他想要的,至始至终不过是和小殊一起为朝廷效力,驰骋沙场,共斩敌,互大梁之安。最后望着大梁江山繁荣百姓安康的盛况,发自内心的自豪。
此后便如同当年的言侯和林燮一般,各安家,共游江湖。
只可惜,这个梦想,早在13年前就破灭了。
我想萧景琰早就习惯了一个人孤单的生活。早在13年前,兄长和小殊离开的时候,帝王之路,只是愈加寂寞罢了。
通往帝王之位的道路,越来越窄,能够与之同行的人,走得越高,心越寂寞。这份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在得知小殊还活在在世间时,他以为自己不再孤独,因为那个可以让自己抛开一切顾忌说真心话的挚友又回来了,只可惜…………
时隔多年,他终究也只能看着小殊渐行渐远,最终天人永隔。
故事的最后,以景琰为新军命名为句号。
PS:赤血长殷这首歌写的是梅长苏的一生,其实之中景琰的共同点。
这风雨一路,他只影独走。
倾余生风骨同守。
情义千秋。
PS: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蟹堡叨
一个菜鸟大学生,因为不想忘记自己看过的每一部好作品而想尝试写写剧评影评以及人物评之类的~因为之前看了好多关于琅琊榜的剧评,所以可能多多少少有带一点别人的影子~希望大家可以给我点意见,公众号有一些缺点也希望大家可以和我交流一下啦^_^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