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杂摘--李筱秋
今天孩子从学校回家,疫情期间变化排第一,一清早班主任就艾特所有家长,孩子今天12:00从学校出发,没有时间吃午饭,请诸位接驾小主的亲们准备好饭。
我因有吃樱桃的安排,菲爸说好去接女儿。临近12:30,我微信问他女儿到了吗?结果他压根忘记了女儿回来的时间,中午还和沈阳同事刚吃过饭。见我提醒立马驱车去接。
看吧习惯成自然(习惯的从学校返回家的时间是周五晚上)。当习惯面对改变时还需要拿出来精力特别注意一下的。
最近老师在强调悖论,这也是悖论!
之前女儿回来最精彩的时刻在餐桌上,吃着爸爸精心准备的晚餐,高谈阔论,那些乱七八糟又生龙活虎高中生活就在一筷子一筷子间像画面一样一帧一帧地呈现在眼前。
疫情期间女儿迷上了保持身材,所以自从疫情返校她都会嘱咐爸爸,晚餐要多简单多简单,别做美食引诱我了,或者你们早吃,别让我看见。哈哈,环境控制论告诉我们,当无法抗拒美食诱惑又想保持她的身材的办法就是控制环境。爸爸不做美食或者美食错开她能遇到的时间是助力她的好办法。
作为爸爸妈妈我们也会小坏地不被她控制,恰在她在的时间做些诱人的饭菜,她或者能战胜自己或者无法战胜跟吃起来,无论怎样都好,成长也都在其中发生着。
而现在最欢快的时刻该是饭后睡前的家庭游戏,今天爸爸在沙发上摆烂,我拿了手机准备回卧室睡觉,女儿进来了。
“妈妈,你为啥把手机拿到卧室里来?”
“我是想睡前听听社工师的课”
“社工师的课重要吗?”
“重要呀!”
“重要为什么要睡前听?”
让她质问的我无从回答,干脆不听了,那咱下跳棋吧!你去拿跳棋吧!
“妈妈,为什么不能你去拿呢?”
我从客厅把跳棋拿过来,女儿继续问
“妈妈,如果你看到我在书桌那学习,你会怎样?”
“我会轻轻出来帮你把门关好”
“那妈妈,我刚才在game,你为啥在外面大声问我雅思英语的计划?我在学习和我在游戏为什么这么大不同?”
“是的,你玩游戏的时候我也需要等你玩完再和你探讨学习计划”
心理工作者要围绕目的来思考,是目的论者而不是因果论者。女儿这样问的目的是要让我对其玩游戏时大声喊她讨论学习英语计划的反思。也同时让我知道游戏对其和学习对其同样地重要。
修炼了这么久,嘴上说一千遍,我依然会在女儿告知我她正在玩游戏时去打扰她。试图去阻断她,试图去提醒她。
这退后一步想,我还是侵犯了孩子的领地,试图想插手她的方向盘。
三盘跳棋过后,我两输一胜,跳棋是家庭游戏中我比较擅长的,排名一直靠前,今天这三局,拖了我排名的后腿。
因第三盘棋我有睡着的现象,接下来女儿最欢快的是妈妈半睡半醒的自由联想。我能记得的就是女儿嘎嘎嘎嘎的笑声。还有我驴唇不对马嘴、移花接木一段一段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