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
昨日乘出租车去上班,赶早高峰,路上出租车遇变道,后车不让,鸣笛,就此,展开了话题。师傅说,鸣笛首先表示后车看到你了,然后他也许让也许不让,如果不减速,那就是不让,你就等等。
我说,我喜欢用灯。师傅接着说,但是有人不看灯。
我说,也是,但是我一般用喇叭时,会比刚才的司机更短一些(因为市内多禁止鸣笛),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告诉别人我不让。
{我的觉察}
沟通成本,就像我和出租车师傅对鸣笛的解读,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如果我是鸣笛的车主,我鸣笛的目的是告诉出租车师傅,你别变道,我不让啊。
但是出租车师傅的解读是:啊,她鸣笛了,她看到我了,我可以变道了。
我一般鸣笛的同时会配合点刹,这就又对上了出租车师傅的第二个判断信号,啊,她还减速了,那我可以放心变道了。
但实际上我的意思是,你,别,变,呀!我,要,冲!
行车如此,会产生剐蹭;而沟通如此,则必然返工或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