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姜奶奶讲那过去的故事

图片来自网络

姜奶奶叫姜淑梅,出生于1937年,历经战乱、饥荒年代,是一位有故事又会讲故事的奶奶。

许多老人都会讲自己过去的经历,能记录下来的极少,大多数老人不识字,姜淑梅奶奶能识几个字却不会写。她的女儿艾苓是一位作家,作家家里最不缺的就是书。姜奶奶看的第一本书是《一千零一夜》。不认识的字就蒙,蒙不出来就去问女儿,一本书看完,认了不少字。

姜奶奶看了不少作家的书,莫言的书看了三本半:《天堂蒜薹之歌》、《檀香刑》、《蛙》,《红高粱》看了一半。看完姜奶奶对艾苓说,这个我也能写。她特别喜欢作家乔叶的小说《最慢的是活着》,故事发生地在河南,跟山东的风俗差不多,老家的事情,姜奶奶一下子就想起来了。她想讲故事,但是她没想到她居然能出书。

写作被公认是有规律可循的。市场上,教写作的书不少,学写作的人更多,出书的人是少数,书写得好的更是少数中的少数。我不否认写作是需要天赋的,比天赋更重要的是用心和努力,姜奶奶就是有心人。

姜奶奶写作的方法,来自于女儿和朋友关于写作的闲聊:“人家都知道的事,你废话少说,要讲就讲人家不知道一的事。”她写的故事,就是我们不知道的。

六十岁学写字,七十六岁开始出书,《乱时候,穷时候》、《苦菜花,甘蔗芽》、《长脖子的女人》、《俺男人》。我看的是姜奶奶的处女作《乱时候,穷时候》。


图片来自网络

《乱时候,穷时候》是非虚构故事。书中分了三部分,乱时候讲的是战乱时期,姜奶奶所见所闻的故事,穷时候是姜奶奶自己的人生经历,家里人写的是自己家族的故事。

“现实生活远比小说更残酷,更荒谬”,写小说的人,都知道素材来源于生活,要高于生活。姜奶奶的故事未经加工,原汁原味,用乡间俚语、白话文、淡淡的语气,赤裸裸地讲述一个个悲惨、愚昧、荒诞不经的故事,并且不作任何评论。特别是女性的命运,令人揪心。

结婚登记要抛头露面,大妮儿居然因此上吊自杀;新媳妇脚大踩死两只鸭仔,羞愧而死;寡妇有了相好的,被捉到要开批斗会,抛下两孩子自杀身亡;儿媳妇嫁妆少了,被公公活活勒死;寡居嫂子被两个小叔子强奸致死;女人须裹脚、男人可纳妾等等。

很可笑,很愚昧,很无知,很气愤,不可理喻,对不对?那个时候,女子名节比命重要,逆来顺受被视为一种美德。也有反抗的,比如哑巴的媳妇,比如王家大妗子,毕竟是少数。

我的父母是姜奶奶的同辈人。我父亲出生于1932年,逃荒、讨米、躲壮丁,但是他不愿意回忆过去,他的故事,我知之甚少。我母亲比姜奶奶小三岁,同样经历过战乱、饥饿年代,她爱讲过去的故事。有的读者觉得姜奶奶的故事太残酷,其实是现实生活更残酷。

我母亲住的村子,是浮夸风的重灾区。据我母亲讲,最先饿死的是善良人、老实人、老弱病残者。偷青才能活命,不偷饿死活该。有的人将猫用笼子装了,浸到水里淹死,剥皮吃掉。青黄不接时节,草皮铲光了,树皮扒光了,只得寻找难以下咽的刺儿菜、观音土活命。

有的人家重男轻女。产妇床前备一只装满水的尿桶,是女婴就将孩子头朝下,往水桶里一丢。

计划经济时代,邻家媳妇,头胎生了大儿子,大儿子两岁时又生了小儿子。她将小儿子压在棉被下面,让大儿子坐在被子上,给他一碗炒蚕豆吃。蚕豆吃完了,小儿子也捂死了,偷偷地埋在自家后院里。

家里添人进口,是有东西领的。这媳妇到大队领到粮票、布票、糖票后,才对外放风,孩子没有养活。她自己跑到街上用布票扯了件蓝底白花的棉布,缝了一件罩衣。她一生过得逍遥自在,经常听书看戏,活到八十多岁才死,有两儿子送终。

这都是我母亲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听故事,很多都是传说,赋予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美好愿望,其实“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才是真相。真相也抵挡不住人心向善,善良是生命中的黄金,播种善良,才能收获希望。

姜奶奶家是地主,又是官宦人家,姜奶奶的娘平素行善积德。父亲姜青车当过区长,给日本人做过秘书,有儿子参加国民党。原本和汉奸、国民党沾得上边的,但是他居然靠着好人缘平安度过了各种运动,由此可见姜青车为乡邻做过不少好事,深得人心。

有人说姜奶奶这本《乱时候,穷时候》写得过于冷血,血淋淋的故事看不到任何感情色彩。有的人质疑这本书的客观性,有的人拷问这本书的意义何在?实话实说,我读完这本书,确实心中堵得慌,压抑得狠。但我心里明白,这些故事,就是那个年代生活的真实写照。

姜奶奶作为女性的角度,和她个人的生活经历,故事有它的局限性,并不能代表那个时代的各个阶层。她没有抱怨,没有控诉,不过是告诉我们,那个时候发生过什么事情,她是怎么活过来的,仅此而已。能够活下来,本身就有意义。

抛开故事的内容不说,姜奶奶是个特别会讲故事的人。三言两语就将故事交待得清清楚楚,语言直白洗炼,节奏感强,对话生动,场面感强烈。文字像揉面一样有劲道。比如:

第二年,埋死人的地方种了棉花,棉花长得好,长到一人多高,就是不结棉桃。

法立救了二哥的命,毁了自己的一生。有一回俺大哥问:"法立,你的思想坏了吧?"法立说:"俺的肉体坏了,俺的思想没坏。"

守寡早些年,俺那儿去个生人,都在门外问:"家里有人吗?"要是男人不在家,女人就答:"没人。"男人不把女人当人,女人也不把自己当人。

也许,读完姜奶奶的书,你会明白,原来一个成语不用,也可以这样写出好故事。

也许,读完姜奶奶的书,你可以更加理解父辈的不易,善待老人,让他们幸福安度晚年。

也许,读完姜奶奶的书,你会觉得,老去不再变得可怕,做自己喜欢的事,任何时候都不晚。


图片来自网络l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014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796评论 3 38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484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830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946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114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82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2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69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78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32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33评论 4 33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66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8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28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59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38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