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乡》

民国三十四年,深秋。

林修远站在甲板上,咸涩的海风扑面而来。远处,台湾岛的轮廓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他紧了紧身上的西装,这身衣服还是三年前离开上海时穿的,如今已经有些发旧了。

"林先生,马上要靠岸了。"身后传来船员的声音。

他点点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西装内袋里的那封信。那是父亲临终前托人辗转送到香港的,信纸已经泛黄,字迹却依然清晰:"修远吾儿,见字如晤。家中一切安好,唯盼汝早日归来......"

汽笛声划破清晨的宁静,基隆港渐渐清晰起来。码头上人头攒动,有来接亲友的,有做生意的,还有不少日本兵在巡逻。林修远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证件,那是他在香港托人办的假身份。

"先生,请出示您的证件。"海关人员操着生硬的中文说道。

林修远递上证件,心跳如鼓。他清楚地记得三年前的那个夜晚,父亲将他推进密道时的情景。那时父亲是上海地下抗日组织的重要成员,身份暴露后,不得不让他远走香港。

"可以了,请过。"

他松了口气,提起行李箱走下舷梯。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是阿忠!父亲的老管家,此刻正站在人群中焦急地张望。

"忠叔!"他快步走过去。

"少爷!"阿忠老泪纵横,"您可算回来了。老爷他......"

"我知道。"林修远喉头一哽,"带我去见母亲吧。"

汽车驶过基隆的街道,到处都是日文招牌,街上行人神色匆匆。林修远望着窗外,拳头不自觉地握紧。三年前离开时,他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少爷,如今归来,肩上却压着千斤重担。

"少爷,到了。"

林公馆依旧气派,只是门前的石狮子上多了几道弹痕。林修远刚踏进大门,就听见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修远!"母亲扑上来抱住他,泣不成声。

"妈,我回来了。"他轻轻拍着母亲的背,目光却落在客厅正中的父亲遗像上。照片里的父亲依然威严,眼神中却带着他从未见过的疲惫。

夜深人静时,阿忠悄悄带他来到书房。移开书架,后面竟是一间密室。

"这是老爷生前准备的。"阿忠低声说,"里面有些东西,您得看看。"

密室里堆满了文件,有抗日组织的名单,有日军在台湾的布防图,还有一本厚厚的日记。林修远翻开日记,父亲熟悉的字迹跃然纸上:

"今日又有一批同胞被押往矿场,生死未卜。我虽为商会会长,却无力相救,愧对列祖列宗......"

"修远吾儿,若你看到这些,说明为父已经不在了。但抗争不会停止,台湾终将回到祖国怀抱......"

泪水模糊了视线,林修远深吸一口气,擦干眼泪。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远比想象中更重。父亲未竟的事业,台湾同胞的苦难,还有那份深埋心底的家国情怀,都将指引他继续前行。

窗外,月光如水。林修远站在父亲常站的位置,望向大陆的方向。那里,是根,是魂,是无数台湾游子魂牵梦萦的故乡。

他轻轻抚摸着胸前的玉佩,那是林家的传家之宝,上面刻着"勿忘在莒"四个字。父亲常说,这是先祖从大陆带来的,提醒后人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

"父亲,我回来了。"他在心中默念,"这一次,我不会再走了。"

远处传来火车的汽笛声,那是开往矿场的列车。林修远知道,那里关押着无数抗日志士,他们正在黑暗中等待黎明。

而他,将成为那道划破黑暗的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