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星期五,秀兰起的很早,她拿了一些抹布,准备了一些水果糕点,准备出发。
妈也已经起床啦,爸,上菜地摘菜啦。
妈,今天我到养老院去。
自己去吗?
我和同学们约好了今天去参加活动,
这时从屋里传来,弟弟的喊声。
“姐姐,姐姐,我也想去。”
好啊,那您可快点儿起床,别晚啦。
弟弟急忙起床,随便吃了些东西。
“秀文到那里 ,可听你姐的话,别捣乱呀。”妈嘱咐的。
“哦,妈,我会听姐的话的,绝不添乱。”
“嗯嗯,去吧。”
“妈,我们俩出去啦。”
“嗯,走吧,路上慢点儿啊。”
“好的,妈。”
秀兰和秀文来到校门口,等待其他同学的到来。不多时,好多同学都赶到了学校门口。
“同学们,我点一下名,看一下都到了吗?秀兰热情的说。
秀兰拿出名单,
陈宁,到
李林,到。
杨雪,到。
张鑫,到。
刘悦,到……等。
咱们报名参加。这次活动的有12人。
现在已到12人啦。
咱们准备出发吧,同学们。
好哒,老师。
“咱们说一下规则,同学们,咱们这次到养老院去,要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吵闹,给爷爷奶奶们说话要有礼貌,做个有礼貌的小学生好吗?”
好,老师。
“嗯,同学们,咱们按高矮个子排成一列,准备出发吧。秀兰老师带领着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出发啦。”
秀兰老师带头唱起了歌:“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啊吹向我们,我们像小鸟一样,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
同学们蹦蹦跳跳唱着歌,走过几条乡间的小路,过了有20几分钟,即来到一个大院儿门口。
“看,同学们,这就是养老院。同学们大家进去以后要保持安静啊,给爷爷奶奶们说话要有礼貌。要和气,知道了吗?”
“知道了,老师。”
好啦,同学们,我们进去吧。同学们有秩序地走进了院子里。有的爷爷奶奶坐在院子里的长椅上,晒着太阳,有的在下棋。
看到孩子们的到来,有几位爷爷奶奶走过来:“吆,今天小娃们也来啦。
爷爷奶奶,好。
好,好。
这时,一位40多岁左右的阿姨走过来,热情的打招呼:“王老师来啦,孩子们大家好!
你好,张大姐,你看看给孩子们布置点什么任务,让孩子们从小锻炼一下,学会关心人,照顾人。
嗯,那你让孩子们擦擦桌子,擦门吧,擦擦玻璃。
那同学们咱们分一下工大家开始干吧。
张大姐,我拿了些水果点心给大爷大娘们吃。说着秀兰将袋子,递给张大姐。
王老师,我替大爷大娘们谢谢你,看你每次都想的这么周到。
不客气,您在这儿也是很辛苦的。
秀兰从袋子里拿出一些布块分给同学们。
同学们,我们现在开始干吧。
水池在这边。秀兰给同学们分好工。
同学们干的都很卖力,仔细的擦着门
,玻璃。
张大姐,我来洗衣服和床单吧。
王老师看你每次来都这么忙活。张大姐笑着说。
秀兰端着一盆衣物走出门,在院子里,迎面走来一位穿医生着装,30岁上下的青年,背着医箱。
看见秀兰,他微笑点下头,以示意。
秀兰,关切的问大夫:“大夫,今天有哪位老人生病了吗?”
没有,今天我是来义诊的,来给老人们测下血糖,量一下血压,检查身体,我来得早一些,工作已结束啦。
哦,我是带同学们来参加公益劳动的。
大夫说:“跟这个活动很好呀,让同学们从小,就有关心老人的观念,有参加公益活动的意识。
是呀,我也是这样想的。秀兰回答。
你忙吧,我先走啦,再见。
再见。
秀兰走到水池边开始洗衣服。
同学们经过一上午的辛勤劳动,把屋里屋外打扫的干干净净,闲暇时有的同学来到爷爷奶奶面前聊天儿,爷爷奶奶那也非常开心看到孩子们,感觉自己也年轻了许多,院子里充满了孩子们的气息。老人们有了活力,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
秀兰清洗好衣服,床单,从口袋里掏出表一看,已经11点多啦。这时秀文和陈宁跑过来:“王老师,我们已经干完活啦。”
“好的,我这就来。”
“姐,我们什么时候回家呀?”
“瞧你急的,咱们待会儿就走,秀文。”
“陈宁你们把同学们都集合到这儿来吧。
“好哒,王老师。”
王老师去检查了一遍,门与玻璃是否干净。干得不好的地方又擦了擦,王老师看到了孩子们的成果,十分满意。心里也很欣慰。
这时,张大姐笑盈盈迎面走来。
“王老师看孩子们干的多好呀,谢谢你带孩子们来这儿搞活动,孩子们都很勤快又可爱,孩子们也给老人们带来了快乐呢。”
好的,我以后会经常带他们来参加活动哒。
张大姐,我集合起孩子们来,一会儿就准备走啦。
“好的,辛苦你了王老师。”
“别客气,谢谢您给孩子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我去看看孩子们集合起来了吗?”秀兰来到水池边,同学们,咱们排一下队。
一会儿,同学们都有秩序地排好了队。
同学们今天表现得很好,张阿姨夸同学们很勤快,又可爱,那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有什么收获呢?哪个同学回答一下。
陈婷说:“老师,我干完活给老爷爷聊天儿,他还给我讲故事,让我好好学习。”
一个瘦高的小女孩儿回答说:“老师,我跟刘雪学会了擦玻璃,我在家什么活都不会干的,我觉得劳动很快乐。”
“好的,同学们说的很好,看来我们这次活动是有收获的,这次活动我是想让大家从小学会关爱老人,长大后为社会做贡献,有公益心,以后这个活动我还会经常组织的。”
秀兰领着同学们到院子的休息区。
几位老人站起来:“王老师,孩子们,你们准备走吗?”王老师,辛苦孩子们啦!
大爷大娘,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大爷大娘再见,爷爷奶奶再见。
好孩子,以后常来玩哈。
嗯,大爷大娘,我们会常来玩儿的。
秀兰带着同学们回到学校门口,同学们各自回家啦。
秀兰与秀文。走在回家的路上。这时从后面传来自行车的铃声。
秀兰!
秀兰,秀文停下脚步,秀兰回头。“咦,张艺,你怎么来啦?”
“我正打算去你家呢,好一段时间没见面啦,这是你弟弟吗?”
嗯,秀文,这是哥哥。
哥哥。
小家伙几年级啦?
秀文调皮的说:“哥哥,你猜猜。”
“嗯,看你的个子得上六年级了吧。”
“嗯,你猜对啦。”
秀兰问:“你到哪去呀。”
到你家去呀。欢迎吗?你俩个啊。
“那当然,你今天来的正巧。我妈说今天中午要做好多好吃的。这正是中午到我们家吃饭吧,你还真是有口福呐。”
好啊!哦,对啦,你们俩这是去哪了呀?
我们刚从养老院回来,我领着同学们和秀文,去参加公益活动啦。”
“下次别忘了,提前跟我说一声,我也想参加这样的活动啊。”
“下一次一定通知你。”
他们穿过林荫小路,穿过小桥,
秀文指着路北的院落:“哥哥看,那就是我们家秀文蹦蹦跳跳的跑回家了。”
张艺这就是我家啦!请进吧。
他们俩走进门,这时爸妈闻讯赶过来。
眼前这就是秀兰的父亲,母亲了,父亲身材魁梧,看起来有点严肃,面带一丝微笑。
母亲中等身材。白净净的,看起来,很慈祥,很和善。
兰儿回来啦,这小伙子是……?母亲疑惑的问。
爸,妈,这是张艺。是大姑介绍我们认识的。
你们好,叔叔阿姨。
张艺停下车子,从框里提出一袋苹果。递给,秀兰的父亲。这是我们家种的苹果,让大家尝尝。
好,谢谢你。快到屋里歇歇吧。
张艺走进屋里,看到屋里干净整齐,桌上摆了一瓶鲜花,鲜花后面有一副山水画,在大桌子旁边,有两条长条凳子,张艺选了条长凳子坐下来,张艺坐在凳子上端端正正的。
爸爸问:“张艺,你多大啦。”
今年25岁啦。
现在干什么工作呀?
“我在一家批发市场做业务员。”
嗯嗯,年轻人。做业务员挺好,见多识广,好好工作,以后有更好的发展前途。
我家兰儿,从小也没受过什么委屈,我和她妈都疼她。你可要好好待她,要是耍性子啦,你就让让她,小女儿家都是要宠的。
“嗯,放心吧,叔叔,我会好好待秀兰的。”
妈,站起来。张艺啊,我去给你们做饭了,你们先聊着。
阿姨让我来吧,您先坐下歇着,我的厨艺可好啦,在家我也经常做菜呀。
你第一次也到家来,哪能让你干活呀。
没关系的,阿姨,我来做吧,让秀兰给我打下手,您和叔叔也忙了,一上午了,快歇歇吧,让我来。
妈点点头。好,那今天就辛苦你啦,张艺,秀兰,走进厨房。
咱们一块儿干吧,我分一下工。秀兰,你来洗菜,我来切。
好的,秀兰指着各类材料,这是油, 盐,酱醋,。
只见张艺的刀功还真是好。一个大大的土豆,在张艺刀下,变成了无数均匀细细的土豆丝,胡萝卜,黄瓜变成了整齐的小方丁,不一会儿,芹菜,鱼呀等七八种菜,整整齐齐的放在盘子里。
秀兰:“吆你还真不简单,这菜切的整齐又快。
“这还不算什么,一会儿让你欣赏一下我的厨艺。”
只见张艺拿起锅,倒上油,开始炒菜啦,什么辣子鸡块,红烧鱼,各类炒青菜,煎炒烹炸,不在话下。不多时,丰盛的一桌菜便出锅啦,摆上了大桌子。
爸爸妈妈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这小子还真勤快。叔叔阿姨请大家品尝一下我的厨艺。
来张艺快坐下,你忙活半天啦,喝点水吧。妈递给张艺一杯水。
“光看你做的这菜,一看色香味俱全,看着就好吃,你的手艺真不错呀。”
阿姨你过奖啦。秀兰张艺快坐下。来。吃饭了,秀文,大家纷纷坐下,秀兰摆上筷子。
张艺别客气,快吃吧,看你忙了一中午啦,满头大汗的爸爸亲切的说。
妈递给张艺,一块儿毛巾,快擦擦汗。
张艺接过毛巾,擦擦头上的汗,开始吃饭。
看这鸡块儿,色泽红亮,闻起来香喷喷的,秀文,夹起一小块放在嘴里轻轻的咬了一口,啊,真的好吃。大哥,你的手艺可真好,香香的,辣辣的。以后可经常来呀,这是我最喜欢的菜啦。
看你都快上初中啦。说话还孩子气呢。
不知学业怎么样呀?
我,我的学业也是马马虎虎的,在班里前几名哦。
这么厉害呀,原来是学霸,好好上吧,考个好大学。
嗯,我会的。
爸妈看着秀文也是很欣慰,别光尽说话,快夹些菜,多吃,别客气。
说着,妈,给张艺夹了一大块油炸鱼,谢谢阿姨。
嗯,多吃些。
张艺,你的手艺怎么这么好呀?妈妈问。
我在家,我爸妈都很忙,爸妈每天忙的没空做饭,我和姐姐从小学,放了学回家第一项任务就是熬好汤,做好饭等爸妈回来。经常做了,属于
手艺自然也越来越好,我们家过年,每年过年过节摆大席时,我也从厨房里烧火,看着爸妈炒菜。时间久了,也学会了几个硬菜。
哦,原来是这样练出来的呀,我还以为你学过厨师呢。
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聊聊家常,时常传来阵阵欢笑声。
这次见面后,爸妈也对张艺有了初步的了解,感觉这孩子还可以勤快能干,人机灵。至于能不能把女儿托付给他,还得以后慢慢了解啦。随女儿的想法吧。(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