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了樊登读书里的新书《未来学校》,这是我国教育学家朱永新结合中外大量教育理论和实践案例所著的一本书。
书本里的很多观点让平日里对很多事情熟视无睹的我如醍醐灌顶。
学校是人类发展的一定阶段的产物,现行的教育是为效率优先的工业化培养模式。
我们有着统一的大纲、固定的上课时间、固定的教学内容、还有固定的课程设置,但巨大多数的学生都学得无比痛苦。在教育中,个性被漠视,唯有符合标准答案才能获得高分,才被认为是高材生。虽然那些考高分的状元,在进入社会后却没有多大的成就。
还记得《银河补习班》中那个片段,学生们完成高考之后,都疯狂地将书本撕成雪花般的碎片。这样的状态,不知道他们步入大学、乃至参加工作后会不会还愿意拿起绘本,探索人类千百年的奥秘。
对我自己来说,在工作的前5年,基本就没有拿起过书本。直到参加一个线上课,了解了读书的重要性之后,我才懊悔没有多读些书。
很多70后、80后、90后的人生基本都符合人类学家玛格丽特 米德的描述
“把所有游戏和学习放入童年,所有工作塞进中年,所有遗憾留给老人,这是极端错误和非常矛盾的做法。“
这样的学习方式很痛苦,导致人生也没有多少乐趣。
既然自己有了这些经历,我愿意让类似的事情再发生在孩子身上吗?当然不愿意。
未来的教育里,作者提倡一种非学校运动,那就是为每一个人都创造一个是适合的学习模式,一种将生活的时间转变为学习、分享和养育的机会。
其实,我们自己在现在的生活中已经有了类似的体验,比如慕课、网易公开课、TED等等的网络资源。
它们能够满足不同学习者对教育选择的需求,小学生、职场人士、全职宝妈、爷爷奶奶,不管是什么年龄层次,只要对某个领域真正感兴趣,都可以找到这些平台,接受相应专业技能的学习,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和专业需求来选择。
因为有了这些资源,我们心心念念的终身学习理念,才有了可能。
在未来的社会,学力将比学历更重要。学历只证明着过去,学历才意味着未来。如果我们不能够成为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我们将会被时代淘汰。
这些对于我们的家庭教育是否有所启发呢?
1 谁来学?
有教无类,混龄学习。
学员,来自各个年龄段,只要你想学,你就是学生。教育资源是向所有人开放的。对于少年儿童来说,他们可以在父母的陪伴下学习。
同时,未来教育也鼓励老年人学习。我们现在的状况下,很多老年人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就再也没有追求了,天天就是麻将、广场舞等等,反正就觉得自己已经无望了,和学习沾不了边。
在不同的社区和城市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空间学习。老年人、全职宝妈、职场青年等也一样,有兴趣的就可以参与学习。
2 谁来教?
这里提倡的观点,就是能者为师。
教师在未来的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就是学生的指导者,参与者、陪伴学生来成长。只有当学生有需求,对于某一些领域有问题的时候,才会求助相应的教师。
教师在更大的程度上可以定义为自由职业者,因为任何学有所长的人都可以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其实,我们生活中已经有了很多类似机构的模型,比如乐器、舞蹈等等,各个培训机构都有开班。你想学,就可以报名参与学习。
这样的好处就是,资源提供者就会愈加多元,任何有技能人都可以成为老师。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应用人工智能参与教学。现在有很多的教学系统,比如IEnglish等,都是人工智能参与教学的成果。
3 学什么?
未来的教育中,学习的内容更加个人化,自己可以决定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中,会打破课程之间的强强调学科的融合,更有创意,变得更加睿智。
同时学习的内容,也要求降低学习难度,这样减少强制性学习内容,更多的是以人为中心。
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里也曾强调过打破学科界限的重要性,想要有所成就,需要找到各个学科的思维模式进行融合式应用。
4 怎么学?
以学生为中心,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重视学习的能力。
通过互联网指导学生,同时提倡多样化的教育,因为只有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要取消统一的难度,取消统一的进度,还要强调一种泛在学习的概念,就是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和时间用任何方式时进行学习。
周末和寒暑假根本就不应该存在。
想想70后们曾经的教育中,还有帮忙父母耕种的春假和帮忙收割的秋假。
我们的教育是为当下的社会现状服务的,那我们需不需要放眼一下未来。
当大部分的工农业都被机械化和信息化所取代,我们人类是不是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在知识的获取和应用上,而逐渐淡出农耕和工业时代的劳作?
以学定教,根据学生和具体情况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
利用虚拟空间实现沉浸式的学习,还有项目式学习,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系统的思考方式。
合作探究式学习,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现精准学习;同时也要强调学习游戏化。
挑战的勇气也是游戏精神的基本特征。游戏之所以吸引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能够激发人战胜困难的勇气。越是有挑战,挑战的难度越大,就越能激发勇者的斗志。
5 父母应该做什么?
父母是未来学习中心的发现者,父母需要结合孩子身心特点选择适合的学习中心;
父母是未来学习中心的创造者,许多家庭可能成为新型学习中心
父母也是未来学习中心的管理者,父母可以参与学习中心的管理和决策
父母同时也是未来学习中心的参与者,父母可以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学习中心的工作;
同时父母也是施教者和学习者,父母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父母要学会向孩子学习,互相学习,最终促成终身学习。
学习,要回归生活。
其实,我们最初的目的就是生活地更好。
以前的学习模式,父母对你的唯一要求就是,考试成绩好就行,其他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交等等,一概被父母忽忽略。这是一种很可怕的模式,未来的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真正地以人为本。
总体读下来,发现家庭教育还是重中之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其实远远大于学校。
学校给与孩子更多的还是各个学科知识的灌输,而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涉及到孩子的自尊、孩子的价值标准、孩子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身处工业时代的我们,可能没有办法变成未来教育中的完美父母。
但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持续地学习,做一个不断成长的父母。
当孩子遇到困难和困惑的时候,永远都第一时间张开双臂拥抱孩子。
这几天的居家办公,让我有了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
一起游戏、一起摘野花、认识野花,看绘本,这个假期的新体验,比我们以往几年加起来都多。
大多数时间都很开心,偶尔也会因为孩子的倔脾气有点生气,但这些都是我作为妈妈存在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