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去了趟亲戚家。
今早亲戚教育自家孩子的事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知道为什么亲戚那样管教孩子?
也不知道自己作为旁观者,应该怎么做才好,
手足无措这个词用在当时,对我最为恰当。
一个平时都默不作声、少言寡语的父亲,
并不妨碍他是个好父亲,
全心全意照顾孩子的父亲,
从吃饭穿衣,
到夜间喂奶陪孩子睡觉,
从早到晚,全天24小时服务;
从第一个孩子到第二个孩子为止。
写到这里,就算是这个男人有天大的问题,我也会给他一句好评。
爱孩子、富有责任心的男人至少是个合格的男人,
当他哄着年岁小些的孩子的时候,
大孩子却因为磨磨蹭蹭、不配合而惹怒了他,
也许是大孩子是男孩的缘故,
所以要秉承着严加看管的模式来教育。
短短20分钟内,那父亲至少对那男孩扇耳光了20下,还伴随着语言教育。
孩子一声不吭,后来扛不住了,大声哭了出来!
我心里很难受。
好想让他们停下来,
可是一想到教育孩子的时候,旁人不能插嘴,
不然孩子就觉得有所依靠,更加不服管教。
我只能选择陪着更小的孩子在那里玩耍,没有人打扰,
一直到最后这个小男孩彻底服了软,
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哭着拿着书包上学去了,
当然送他上学的人也还是找个打人的父亲。
我想旁观的人,大都会像我一样心里不舒服,可是教育,到底要怎么执行或者施行,才是对孩子好的呢?
孩子一天天长大,很快就到了青春期,
就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想法,
不再听从你的命令或者建议,
或者对你的想法不以为然。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孩子,
有自己的下一代、
下下一代。
孩子不是一生下来就才富五车,
这漫长的过程中要花耗掉多少汗水和泪水呢,
这点我还没有经验,因为我现在还是个无孩子者。
回想小时候受到的教育,特别是父母的管教。
多是于严厉的斥责和暴打,
有时会把我们打的皮肤青肿,
有时会把我们打的不敢回家,
有时在父母面前我们大气都不敢出,
看见父母都想找个洞钻起来,
最好别看到我们,因为看到了又是一阵呵斥。
据母亲现在回忆起,我读小学时候的事:
她经常把我打的钻到书桌下不出来,旁的老师看到后觉得很不忍心,
还劝说母亲不要这样对待孩子。
这些画面我一点都没有印象,
可能是小学时候的学习生活并不开心,
所以就选择性遗忘了这些画面吧。
可是母亲没有忘记,旁的老师也都没有忘记。
时隔20年,当他们再次见到我的时候,
不得不感慨时光实在是强大,
把一个畏畏缩缩、躲到桌子下面的小女孩,变成了如今的学业有成、亭亭玉立、独立自强的大姑娘。
这些老师们一起见证着我的成长,
但是我却没有了最初的记忆坐标。
或许我的潜意识里面,一直相信自己能做的好,
自己可以按照计划,拿下任何一个、渴望的东西或者目标。
正是这些一件一件、一年一年的目标,才注定了我30岁的年纪,取得的那些小小成绩。
我忘了最初的圆心,
我宁愿相信自己是借着光,乘着风快速的奔跑。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我还是挺感激母亲对我的先严后松的教育模式:
从把我打的,想藏起来,想离家出走;
到青春期后,母亲和我无话不谈的关系,
开启了从学校老师、同学再到地理、生物、化学、数学这些课业内容的谈论。
这样的教育我和母亲共同受益,母女关系一直融洽。
我在想:“”等我有了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否也要在孩子最开始的阶段,无比的严厉呢。
想想觉得很难,天真烂漫,肉呼呼的小手小脚,从心里、眼里都爱护的不得了,
怎么能够舍得下得去狠手呢!
我对父亲的记忆,多是他每年岁末,从南方打工回来的片段。
也许是一年到头的辛苦,他十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初中未毕业的他,选择的方式是测试我们本学期学的怎么样。
给我们出题考验我们学习成绩,
那样的夜晚,我们姐弟三人都非常紧张。
昏黄的灯光,父亲在那里慢悠悠的出着题,我感觉整个气氛都快冰冷的凝滞了,
可是题还是不能快点下来。
下来又能怎么样呢?
他出的题我们很多都不会做,
所以终将难逃,挨打体罚的结局。
姐姐先挨揍,然后是我,弟弟倒是很少挨,
因为他小时候学习比我们好,他比我们两个聪明多了。
还记得挨过揍的屁股,第二天上厕所的脱裤子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会传来钻心般的疼痛。
也不敢给别的同学说。
有时,为了挨揍的时候少疼点而搂着屁股,手掌手面也被鞭子抽上了,
手面顿时肿起来,也疼的厉害。
第二天还要把肿起来的手面藏起来,不敢让同学们看见,
这样的小学生涯简直就是牢狱,
尽管我的母亲是位小学教师,
可是她的教育方式我实在不敢恭维。
一直到离开那所小学去了镇上读书,才开始了我的快乐读书时光。
镇上只读了3年书,那里面的老师,都是真正的接收过中等或者高等教育的人,
他们更和善,
行为更加文明,
授课也更加用心,
所以我有幸得到了许多好老师的指导和爱护。
我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老师心目中的聪明的好孩子。
这些好消息传到母亲的耳朵中的时候,她简直不敢相信。
自己辛辛苦苦、文武相交都未能教好的孩子,怎么会转了个学校就七窍大开了?
和母亲一起上学校的记忆,只留下了下大雨的时候,她撑着一把不大的伞。
一米六多个子的她,总是将伞举得很高,小小的我走在她的身旁,斜风斜雨就这样无情的刮来,很快我的衣服就湿透了。
我却不敢说,不敢告诉她,仍然和她一起,一步一步的朝学校走去。
至少她最终知道不知道,发觉未发觉,这些我早已记不清。
还有冬天下大雪的时候,
一推开门,天地全白了,
河流、麦田、村道都银装素裹,
我们没带伞就出发朝学校而去。
因为母亲是小学老师,所以要早早的去学校,
我和弟弟每次都是去学校很早,
三个人肩并肩一起,走完这弯弯曲曲的2里土路。
我们没有打雪仗,也没有吟诗作赋,更没有开玩笑、讲笑话。
孩子家家户户都会有,每隔20年就会有新的生命诞生,
具备教育孩子的本领正如厨艺一样,是那么必备和不可或缺。
孩子的天真浪漫,
孩子的无法无天,
孩子的聪明好学,
孩子的耍滑无赖,
这些都需要我们运用技巧来处理。
如何自然而然的达到技术效果,需要我们认真的去思考。
孩子的张口吃饭,
认真咀嚼,
孩子的笑,
孩子的闹,
这些都是生活中最最宝贵的瞬间和片段。
不管你是哪个阶段的人,你都会有很多烦恼,若你整天只盯着烦恼,那日子就没法过了;
若只看到孩子的不好的地方,孩子被打死,也是不为过;
可是你给了他生命,就是为了让他笑着去享受生活,笑着去进步,去规范和改善。
如果我有了孩子,能不能陪孩子们一起吃晚餐?
能不能耐心的教导孩子数字,英文单词?
能不能耐心的给孩子把尿喂饭而不抱怨?
能不能在我管教的时候,其他人默默的不吭声而不发飙?
能不能自己扛不住的时候,不责怪远方的伴侣?
能不能不威胁伴侣来让自己心里好受一些呢!
这些我都不知道,
或许我还没有,今早打孩子的亲戚做的好,
或许我的孩子,还没有这个被打的孩子聪明坚强。
我能不能下班后,同时哄好两个孩子呢?
能不能一边辅导着大孩子功课,一边怀中依偎着小孩子呢?
一边给小孩子洗澡,一边还要提防着大孩子搞破坏!
生活就是这样,一关接着一关,
不是工作顺心了,就万事OK了,
不是赚钱多了,家庭就幸福多了,
不是官职高升了,孩子就学业有成了。
每一关都需要付出全部的精力和心血去面对和处理。
不要责怪任何一个到中年的男人或者女人,
只有无敌金刚的人才能死撑下去。
愿我们在暴风来临之前,有足够多的铠甲。
你付出多大的辛苦,就有多大的收获。
NO pain, no gain!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亦。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故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此处止笔!
李二姐写于 2019-3-28 早上9: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