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人事档案都在人才选拔、培养和任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从古代到现代人们都是怎么保存档案的呢 ?今天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中国历朝具有哪些代表性的档案管理机构!
01、商朝
目前能查询到的最久远的档案管理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商朝的甲骨档案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官府文书。
商朝的甲骨档案主要保存在宗庙的地下库窖中,这些库窖大约宽3-4米,窖深一般都在地下约2公尺,基本上与外界隔绝,可以有效防火、防震、防紫外线等,因为深入地下,昼夜温差变化不大,这也对档案保护是十分有利的。
夏商时期的宗庙和地下库窖虽然比较原始,但是它们开创了中国建造档案库房的历史,此后,历代王朝相继建造了更加完善的档案库房。
02、周朝
天府
随着国家机构和管理制度的完善,周王室在宗庙内修建了较为完备的综合性档案保管机构——天府。凡国家贵重的宝器物类,以及官府乡州的重要簿籍档案都由天府负责接收和庋藏,并被视同国家至宝,随王朝都城的迁徙而搬迁。
档案的保管方式也有所改进,竹简档案藏于天府并用“金匮”作为档案的装具。“匮”即“柜”,方形或长方形,状如箱而稍大,柜子表面用铜皮包裹,所以称之为“金匮”。作为档案装具,它坚固耐用不易变形,还能防火防虫,所以影响深远,直至明清仍然使用。
守藏室
守藏室是太史府专门收藏档案文献的库房,它保存着周朝的图版、盟书、谱牒、诰誓等档案,其中一部分为副本。史守藏室是仅次于宗庙的国家档案库,老子就曾经担任周守藏室的守藏吏(就是图书馆馆长),也是除了周天子外唯一有资格阅读周室典籍的人,因为出入方便,凭借自己的领悟写下了《道德经》;孔子曾经也多次问礼于老子,花费毕生精力创作出《六经》,为华夏历史留下了灿烂的瑰宝。
03、秦朝
明堂、石室金匮
秦始皇在兼并六国时收缴了各诸侯国的大批档案,运往咸阳宫收藏,并设专门官员掌管。建立官府收藏机构,称为“明堂”“石室金匮”等。中央禁室是秦殿中的档案保管机构,秦律法档案除正本外还有多份副本,其中一份收藏在中央禁室,封以禁印,不准私启,由少府派遣尚书管理,对擅自打开禁室封识者,入禁室偷看禁法令者及私自改动法令者处以极刑。
其他的副本保存在丞相、御史大夫府与地方州县。对档案库房的管理有严格的防火要求,《内史杂》中规定,不准把火把带进收藏档案的府库;库房由专人轮流值夜看守,令史则巡察其衙署的府库;库房经检查无火源后,才可关闭;如果要建新的吏居,也不得靠近档案库房。
04、两汉时期
两汉因袭秦制,将特别重要的档案藏于“石室金匮”之中。砖石材料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可以避免室内温度受室外温度急剧变化而产生的不良影响。金石材料坚固且不会生虫,利于防火、防虫。西汉时期,皇宫内建有藏书的石室,作为中央档案典籍库,称为兰台,由御史中丞管辖。东观建于东汉,是收藏诏令、奏章、图籍的皇家档案库。到汉代后期,东观逐渐取代兰台成为了汉朝档案典籍收藏之所。
05、唐朝甲库
唐朝的甲库是我国档案史上最早的人事档案库。中央三省每年铨选官吏,凡参加铨选入仕官员的出身、籍贯、履历、考绩及三省的拟官、解官、委官等都要记录存档,这些记录文件称为甲历。
06、宋代架阁库
宋代架阁库的创立,在中国档案事业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举措,架阁由数格构成,多层放置,可以充分利用空间,既便于保管、查找和利用,又可大大增加保存档案的数量,还节约了费用。楼式建筑能够防止档案受潮霉烂,但木质材料不耐火,且易受白蚁等害虫的侵害。
07、明朝
皇史宬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皇家档案库建筑群,距今有480余年的历史。延续了中国传统“石室金匮”理念建造的皇家档案库房,柜内曾收藏着列朝的实录、圣训、玉牒,以及《永乐大典》副本、《大清会典》等重要档案文献。
08、清朝
清朝档案库房建筑基本沿袭明朝,皇史宬仍然是清朝皇帝的御用档案库,另外还设置了内阁大库、清史馆大库等,档案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09、现代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档案资料存放管理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各大企事业单位的档案、文件等资料基本上都选择了密集架进行存放、管理。
密集架有哪些优点呢?
1.节省时间,提升效率。相对于传统档案架,使用密集架存储查询档案更加方便,可以很轻松的就能够找到你想要的档案资料,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档案密集架对空间的要求小。密集架采用层次结构,每个层次可以实现自动化管理,同时每个层次衔接紧密,不浪费密集架的宝贵空间,因此密集架保存量非常大。小小的一个区域就能存储大量的档案,充分提高办公区域的利用率。
3.密集架能够很好地适应各种空间环境。每一列架构都由底盘、双柱、搁板及支撑板、顶板、护板、传动机构、导轨等部分组成。底部有防鼠装置,搁板下面带防虫装置。因此密集架是具有防潮、防湿、防尘、防鼠、防虫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