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首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我们237的带班教练汤晓春,【三个标签】介绍下自己
1.读书爱好者
2.跑马爱好者
3.心学践行者
很高兴再一次来到我们学习部,上一周,我进行了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解读,看到大家积极回馈,我感到很开心,让我更愿意把我阅读中的一些心得分享给大家,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如何刻意练习提高阅读能力。
在培训之前,大家期望这个晨会的收获是什么呢?
嗯,感谢大家的回馈,我有一点小期待,期待大家听完分享之后,大家对自己的阅读能力更有信心了,可以有方法的练习,快速阅读一本书,尝试快速阅读多本书,有能力快速阅读一片书形成知识框架,能够将这些看到的书本信息,可以有方法变成自己能力的,真正的学会,知识学会的标志是做到,实现知行合一。
一,如何刻意练习提升阅读一本书的能力
(1)刻意练习提高阅读速度
第一步准备好一本自己想看而没有看的书,每次看10页,并记录下时间,把三次阅读速度记录下来。比如任意找出三行,每行的字数相加除以3,就是一行的字数,一页有多多少行,字数相乘出来就可以了,范例:第一次阅读,6000字,6分钟,1000字/分钟。第二次阅读,5400字,6分钟,900字/分钟。
第二步,找出自己阅读的问题,通常可能是默读,回读,等等,遇到默读时,尽可能的练习,比默读快的速度去读,这样就能逐步的改变默读习惯,比如我们原来默读是200字/每分钟,现在用手指比这个速度快一点,尝试300字/每分钟,刻意提高读书的速度,因为速度快,所以会主动减少默读的习惯。
遇到回读就多用手指指着读,虽然看着很笨的样子,但很有效果。
遇到不理解的内容,可以试着重点放在自己不熟悉的内容上,对自己熟悉的内容可以粗读或略读。或者干脆留白,就是如果遇到看不懂的,我们可以把它标出来,不管是否理解继续读下去,一般很多内容后续会重复解释,读到后面看了你就能明白了。如果读完书还不能明白,那这个时候我们在进行死磕,也更从容。
第三步,用一句话总结自己看到的内容。首先是要用自己的话,而不是书中的话,这样会让自己记忆更深刻,其次,要用一句话,尽可能简要的说出书中的重点。阅读的时候就抱着想写的内容,这样更有利于理解书中的意思。
(2)封面目录序言结尾
每本书,尽可能都先通过这些部分快速的去破解,当记住核心概念后,尝试用核心概念去理解整本书,可以提升阅读速度,加快全书的理解。鉴于上一回有详解,不赘述。
二,刻意练习提升阅读多本书的能力
用一本书的观点来解决问题,在不熟悉的情况下,我们很容易会对其产生怀疑,生怕会有所偏颇,比如很早的时候,我们到外地去旅行找美食,以前的方法可能是当地的朋友介绍或者旅行指南的推荐,或者网上搜索,大家有用过这样的方法吗,效果好不好?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对的,大家肯定想到了大众点评网。现在我们去,哪怕是国外,通过大众点评,大家公认好评的餐馆,一般去吃的话,很少会踩坑。那么我们阅读的话,有没有类似大众点评的这种机构?比如我们想解决一个问题,有没有公认的好方法呢?
对了,我们其实可以自建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就是主题阅读。找到多本行业顶尖的书籍的进行主题阅读,针对某个问题,大家有共同的解决方案,这其实就类似大众点评的共同推选,能被多本顶尖行业书籍录用的方法就像是大家共同点赞,给的5星好评。每本书,还会针对这个方法的不同侧面给予解释,这好比是大众点评中给菜馆具体的口味,环境,服务做点评。那具体如何刻意练习,做好主题阅读,我在此用把主题阅读作为问题,进行主题阅读,看看医生如何解决医生的问题。
中国读书界颇有名气简书一哥彭小六的《洋葱阅读法》,以及被奉为读书界的圣经,艾德勒和范多伦所著 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以及席列的《高倍速阅读法》,考虑到三本书评价都很高,也都提到了主题阅读,此次以此三本书,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做主题阅读,实现多本书解决这个问题。
三本书都给予主题阅读极高的评价,《如何阅读一本书》说主题阅读是读书的最高境界。《洋葱阅读法》用了轰动性的说法,说主题阅读的威力是核弹。核弹的威力,我们都知道的。《高倍速阅读法》则坚定的表示,要将同主题阅读法应用到我们的人生中,因为它一定会带给我们美妙的结果。三本书都认为主题阅读法作用很大,所以我认为用主题阅读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那具体怎么来用主题阅读,解决实际问题呢,具体的步骤如下:
第1步,定问题。主题阅读和一般阅读不一样,主题阅读是为了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所以问题一定要明确,而不像普通阅读,哪怕没有目的,虔诚的学习也有效果。针对这个问题,《如何阅读一本书》就直白的说,主题阅读中,主题才是重点,不是我们阅读的书。《洋葱阅读法》也说主题阅读前,需要对读书的主题有一个感性的了解,书只要泛泛的扫一遍。而《高倍速阅读法》对主题有一个明确说法,他认为读书主题不能含糊,一定要十分明确且有价值。主题阅读是带着目的进行,好比我们去医院,请专家进行会诊,一定得知道,目的是解决身上的疾病,而不是其他的。
第2步,列书单。明确主题后,我们需要找到与主题接近的书籍,优先经典,好的出版社,重印多次,豆瓣,亚马逊评价高的书籍,这样的书籍经过时间的验证,严格挑选后的书籍,更具有代表性。一般挑选3本以上的书籍,这样可以互相对照,更加全面。关于列书单,《洋葱阅读法》补充道,可以找大神的平台,经典书籍中的参考书目,去找到相关主题的书单,这个也挺不错的。而《如何阅读一本书》对于选到的书,认为可以通过检视阅读,看封面,目录等,筛选出与主题更接近的书籍。《高倍速阅读法》没有补充,也认同要收集多本观点不同不同作者写的书籍。主题阅读更多希望不受某一个作者的局限,能够从多本书了解对一个问题的看法。就像专家会诊,我们得找专家,可以是一个医院专家会诊,也可以奢侈点请各大好医院的专家会诊,好专家如何鉴定,大医院,评价好,明星人物推荐等等,和列书单其实一样,就是找专家的过程。
第3步,找章节。主题阅读是以我们主题为主,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跟着书本的思路走,所以选好书籍,列好清单之后,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到书中与主题相关的章节,解决我们的问题。关于这一点,《如何阅读一本书》发表的看法是,我们最重要的工作不是理解整本书的内容,而是找到与我们主题有帮助的章节,这可能与作者本身的写作目的相去甚远。在主题阅读中,是书服务于我们,而不是我们服务于书。《高倍速阅读法》也提醒我们,如果阅读的内容与主题并无关系,那不论它有多么精彩,对我们而言都不重要。
明确了找书中相关章节重要性后,关于如何寻找章节,《洋葱阅读法》提出的自己看法是,可以通过检视阅读书籍的目录和序言,把列书单的方式再用一遍,这次需要再读下相关章节,筛选出每本书符合章节的内容。《高倍速阅读法》则建议,可以用他的影像阅读法先看完所有书,其实也就是翻完所有书。翻完后,画出主题阅读的思维导图,将目的写在中间,也就是最重要的指标,找到相关章节写在主题的四周。
对每一本书进行阅读,务必优先自己的目的,找到阅读目的相关的内容,这犹如与多位作者进行一场讨论,向他们提出问题,征求意见和建议。
第4步,定框架。每一本书都有它的思路,为了便于各位作者更好的讨论问题,我们可以有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说书中的内容,《如何阅读一本书》说要找到一组词汇,帮助我们了解所有作者,并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找到一组问题,确定提问的框架,这犹如我们是采访作者的记者,需要提前准备问题,以方便了解作者的想法。《洋葱阅读法》也认为,需要可以用一些框架,将作者们的观点放入其中。不过,《洋葱阅读法》更倾向于用一些固定的框架,比如黄金思维圈的框架,为什么?怎么做?是什么?比如高效演讲的框架,目标人群是谁,内容如何构造,故事如何包装,怎么做ppt。将相关内容代入到这些框架中,既简单又方便。当然,就这个问题《如何阅读一本书》会持否认态度,他尽可能不用某一本书的观点,会更加中立。《高倍速阅读法》建议我们用普通的非专业术语,客观描述每一本书,这样更容易清楚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意见。
第5步,寻答案。当我们准备好问题,我们就可以开始寻找答案,向每一个作者进行采访,了解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如何阅读一本书》说道,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让作者进行回答,我们把他整理下来,针对有共通性的答案,作为重点解决问题的方法。《洋葱阅读法》也认为需要做这一步,不过他补充道,可以列个Excel表,就每个问题,各本书的观点列出来。《高倍速阅读法》用了和《洋葱阅读法》一样比喻,说我们是记者,作者是被采访人。关于答案,他更明确的认为作者们的相同观点,就是问题的解决方法。而对于作者们的不同观点,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可以了解到对这个问题的多个方面看法,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更深的了解。
第6步,得结论。当了解了各个作者的想法,解决之道之后,我们需要得出自己的结论,确认自己的答案。关于这一点,《如何阅读一本书》没有看法需要发表。《洋葱阅读法》认为最终解决问题,可以选择A,也可以选择B,也可以把不同作者的观点拼接起来,形成我们自己的答案。《高倍速阅读法》则说道,当我们秉持中立的立场,多角度的看待每一个意见后,心里一定会形成自己的答案。为了确认这个答案有效性,我们可以先详详细细的描述它,再找到几本书中的肯定意见和否定意见,用书中的内容验证这个答案。针对否定意见,我们可以在理解别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坚持使用这个答案的理由,说明不采纳的原因。如此就能能获得专家共同认证的,也经过我们验证的答案,我们也就可以直接进行操作,行动了。
整个主题阅读的过程,分为定问题,列书单,找章节,定框架,寻答案,得结论,一共6个部分,通过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到相关的书本及章节,归纳汇总专家共同认可的解决之道,直达本源,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解决的方法,是这个行业的数位专家,共同的认证背书的。这些专家又是经过数百万,甚至更多的读者验证后,一致获得五颗星评价的作者。还是这个比喻,犹如我们去一个新的地方,要找到优质餐馆,打开大众点评后,找到评价排名前列的餐馆即可,一般都不会有坑。而我们主题阅读甚至比这个更靠谱,因为不存在刷单的可能性,实实在在真实销量和评价,绝对让人放心。众里寻他千百度,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就是这么简单,大家一起来用吧。
三,如何搭建知识体系
当今时代信息爆炸,真的是学海无涯,不能改变就是信息,能改变行为的才是知识,有没有懂一个知识办法懂一个知识,可以懂一片知识呢,有?
拿武侠小说练武成为高手做类比,武功招式就像这个信息,会再多也很难成为高手,要想成为高手,必须要足够多的内功,内力就像这个能改变行为的知识或者经验,有时候年龄就代表这个内功或者经验多少,比如有70年内力,或者30年经验一说,而精妙的内功,可以突破年龄的限制,就像是这个临界知识,不用看年龄,90后也能成为大师。
当一个信息就能让人在多时空改善人的行为,通过一个知识弄懂一片书,这样就使我们变得更高效,那如何找寻呢?这时候我们需要用到现在经常提到的“结硬寨,打呆仗”,这个思想,即每次打仗都先结一个很牢固的寨子,保证不败,再呆板的打仗,不求速胜。这是晚清重臣曾国藩打败太平天国的战术,一个文人用的就是这种以慢打快的思想,打败了骁勇善战,洋人,武将都害怕的太平军,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这是不是另一种“快”。
那这个思想如何放到读书中呢?如何让读书也能获得这种“快”呢,那就需要在遇到一个很让自己启发的信息的时候停下来,有启发说明这个信息有可能可以补足你原来知识体系的某块短板。这时我们通过三个层面进行刻意练习,把这个信息加工成多时段,多领域都能使用的信息,哪三个层面呢?分别是现象层,原因层,行动层。
具体说一下,现象层,就是直观看到的。比方说我们叶老师经常讲的“以教为学”这个学习方法的信息,我们来对比自己原先的观点。
原先我们以为学会一个内容,最好的办法是死磕,多花时间学这个内容就好了,而作者的观点,学会东西最好的方法就去教别人,这时我们联想到要孩子复习学校学的内容,“宝宝,来我们复习下今天的内容”,和“宝宝,可以当我们老师吗,教下今天学的内容”,比较两个方法,显然孩子更乐意接受,当老师这个更有意思的方法。现象层最主要是和原来的观点作比较,对比一下到底哪个好,好在哪里。
第二层是原因层,为什么以教为学这个方法更好呢?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个,1,奖励促行动。在教会他人之前的准备,都是能够及时兑现奖励的。也就是说,我们越认真准备所教授的内容,不用等到真正使用的时候才能获得收获,当教授他人时获得的赞许,肯定,这个奖励就能抵消你之前所有努力时感受到的辛苦,促进你不断的精进自己。2,拥有绿灯思维。根据认知失调理论,当我们教授他人这一行为产生的时候,如果与原先的认知有差异,大脑会自动修正原先的认知,更容易帮助我们拥有绿灯思维,更好的掌握学习的知识。3,系统的思考。拥有老师的心态,我们会整体全貌来看这一个教授的内容,有哪块不足,理解不深刻的,通过查找,验证,予以解决,但都不会脱离整个主题。而如果以学生的心态,我们通常看问题都是从局部入手,一遇到不理解的,就可能停下来,一来有可能脱离了与原来主题,二来有可能把时间放在不重要的事上,很容易陷入单因果关系的陷阱。
经过这一原因的分析,佐证我们现象层的对比的结果,强化了我们对以教为学的良好体验。有伙伴说,看你说的头头是道,我不一定和你有相同的观点,这个环节其实
第三层是行动层。这一层核心在于“重复”,包括外在应用场景的重复和内在逻辑应用的重复。外在应用场景的重复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我懂得了“以教为学”这个道理,我就在这边和大家分享,这就是以教为学的一个实际案例。不仅要用一次,而且要重复应用,才能真正养成习惯。内在逻辑应用的重复,就是能否找到同样满足原因层的逻辑的道理,将多数重复的道理合成一个道理,也就是寻找临界知识。再举以教为学这个为案例,有一个叫,“成为做拥有”的理论,就是,你想获得什么,你就要先假设你已经拥有,想象拥有时的状态,有怎样的情绪,怎么处理周边与人和事,然后,反观现在该怎么做事,这样就能快速帮我们拥有你想获得的。这个理论也是快速奖赏,拥有绿灯思维,系统的思考,可以获得相同效果。其他的比如以终为始,吸引力法则,都可以归到这些原因。由此,我们真正的将“以教为学”掰开了,揉碎了,通过重复外用实际场景养成行动习惯,重复内在逻辑推导临界知识,弄懂一个知识理解一片知识,获得真正的“以慢为快”。
在好好学习中,介绍有七种这样的知识,简单介绍两种(一)黄金思维圈,可以用作任何问题的解释,解决问题的思路,(二)系统思考,针对项目,复杂的事情,可以规避简单的因果逻辑关系,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类似的知识多了,就可以形成我们的知识体系,具体大家可以买书来看~
四,如何将知识付诸实践
我们已经懂得很多道理,但仍然很容易知道做不到,原因有三:第一,懂得太多而不知所措,很多时候,我们一味的寻求新知识,报很多班上课,但有时我们做不到啥好是因为我们学习的太多。
第二,改变带来的不适,难以适应,走出舒适圈,很多时候会有反弹,这是我们生理的正常机制,是保护我们的行为。
第三,没有及时的跟踪反馈,《习惯的力量》讲到,我们习惯的形成是场景暗示加行为=奖励,我们行动之后,要尽量有反馈,做好了,做差了有一个区分。
针对这三个原因,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一,精要主义,两种方式,一种是挑出认为重要的知识,写在一张纸上,另一种总结简化出临界知识,写在一张纸上,形成自己的对照看板。一个知识点靠一次两次,是很难形成习惯的,只有不断的去练习体验到做到时的效果,当身体获得奖赏时,就会形成潜意识,不断的促动,我们继续去做。
第二,拥有绿灯思维,以教为学就是不错的方法。我们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会与我们自己的想法不一样,但当我们努力去教别人的时候,就会加快接纳速度,提高实践能力。
第三,对应用的知识及时反馈,改进,总结,我们平时的晨间日记,周检视,月检视就很不错。
通过刻意练习,提高速度提升阅读一本书的能力,通过主题阅读构建“大众点评”式的平台提升阅读多本书能力,通过三个层面,找到临界知识,获得阅读一片书的能力。我们今天讲了很多信息,这些信息,不去实践只是信息。如何才能更好的实践?将信息成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呢,其实就是将知识整理在看板上,重复,不断的重复去练习。同时,努力创造机会,以教为学,不断促进自己的绿灯思维,帮助自我接受知识,快速融汇知识。最后,努力尝试反思,及时反馈改进。通过反思自己,及时修正我们对于事和物的错误假设,刻意练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用阅读学习的内容不断的去解决问题,真正体会阅读带来的帮助,体验决定结果!一起来,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