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感悟|懂得很多道理,为什么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做就对了

“我听见风来自地铁和人海,我排着队拿着爱的号码牌。”不知道为什么,脑海里呈现的是这一首,好像意味着我今天是又准备跑题。但是我还是想认真的写一下,今天的晨读内容。

01 双流理论

有句话很流行,我知道那么多道理,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好像很多人都面临这样的问题,脑袋里总是有很多的想法,但是做起来,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于是,这些想法就像流水一样,一晃而过。

可以采取的方法是,把这些想法给记录下来。有可能这个想法只有两三个,也有可能有几十个,不管怎么样,把它当成自己的素材,不要让这些灵感溜走。

有了这么多的素材做支撑,在你写东西的时候,可以提炼和加工,筛选出能够支撑你全文的信息。

比如在行动营中,能看一本书,往往不仅仅局限于十个观点,我看了很多人,一口气罗列了几十个观点。但实际上我们的输出要求只有十个。

这就意味着,要删繁就简,那你认为最重要的阅读成果提出来,按照一定得顺序排列,让别人能够知道这本书的概况,一看就觉得你的输出成果对他来说特长有用。

我们的人生也必须像这样,那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挑出来,先做,好好做,认真做。把你认为最重要的道理,用来指引你前进的方向。

比如猫叔的,让自己变得更好,是解决问题一切问题的关键。每天你都用这样的话来跟自己默念,他一定会指引你,在行动上走向更好的方向。

02 框架理论

我们做事情的时候,总会遇到计划太多,但真正实施起来的时候,还一直只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是的,每天有无数的念头飘过,想法真的很多。

比如我想做一期微分享,但现实就是,我没有时间。因为我需要上班、需要整理大咖的逐字稿、需要写晨读感悟、需要写内容组的文章、需要每天有一定的阅读量、需要每天看一篇论文……看起来我的事情很多,好像我每天都在努力的样子。

但是真相是,我的想法太多,可任何一件事情,都没落地。其实每一天,我好像只能完成其中的一件事。对的,就是那件最重要的事情。

因为逐字稿的截止日期很近,我这两天的主要精力都是在攻克它。我的方法是,跟,搭档商量一个,我们两个都能接受的截止时间。这时我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这件事。

我会利用一个完整的时间,来把我负责的内容记录完,其他的零碎时间,都用来校对。比如说中午吃完饭以后,别人都在看电影,那我就默默的戴着耳机,一个字一个字的去校对;下班以后,要参加一些聚会,或者约了朋友,我会用这些等人的零碎时间,继续校对。

当我们把一个大致的框架做好,再附上deadline,只需要负责填充中间的血肉的时候,你会发现要完成一件事情,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

就像我们写文章,一开始把骨架打好,在往里面填充论据和论证。你会发现比写一步想一步,效率要高很多。

在完成人生中的很多事情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大致先打个框架,觉得事情只要负责填充就好了,千万不要停留在理论上,因为不去做,然并卵,有方向,就去追吧

03 制定出口策略

当你激情满满的去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完成的瞬间,你是不是觉得幸福感爆棚?然后呢。

接下来的那几天,你会不会觉得,已经完成了这样一件大事,你该休息一下了。参加完行动营了之后,我跟很多人都一样,觉得疲惫不堪,然后,行动营养成的阅读的好习惯,被我用各种理由给搪塞了。

我的理由是太虐了,我必须好好的调整过来。但是正因为自己这样的想法,才让我在下一个出口的时候,找不到了方向。

当一项任务如火如荼的开展,而此时此刻你停了下来,突然不知道未来的方向该怎么走的时候,你就应该警觉了。

此时你应该,一早就做好计划。

一是保留好原来的阅读习惯,至少每天阅读0.5h,二是继续输出,写感悟。三是保持精进。

因为好习惯一旦断开,1次放弃和无数次放弃,都可以称作“断开”了。有第一次偷懒就会有下一次偷懒,都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可是“好”的借口,就是一次又一次,让自己放弃的原因。

所以想偷懒的时候,千万不要给自己松开一个口子。

你需要给自己制定的是,一个继续作战,持续精进的出口。

那么回到一开始的问题,懂了很多道理,为什么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呢?

我们可以用双流理论、框架理论、并制定出下一个出口,认真的规划,找准前进的方向,来过好我们这一生。

实际上,所有的的事情,都只是“做到了”和“没做到”两种区别而已。

“做到了”和“没做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