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文:
2、李克富‖当心理咨询师的帽子绿了(原题为:“这不仅仅是一个考题”)
作业要求:
(1)体会咨询师的那句反问:“如果您高考成绩不理想,会不会抑郁啊?”
(2)认真复习社交焦虑,尤其是羞耻!
作答:
⑴ 我个人的理解是:咨询师的那句反问(“如果您高考成绩不理想,会不会抑郁啊?”)让“来访者”陷入“沉思”,进入“设身处地”的情景,去感同身受思考“高考成绩不理想,会不会抑郁”这个问题。这样的思考才能从根本上帮助那对父母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⑵相关理论知识学习
一、社交情绪情绪的定义:社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人的社会需要获得满足就会伴随积极的情绪体验,否则就会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
二、几种基本的社交情绪
1.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严重的情形是,社交焦虑体验强烈的个体,其每天的各种活动如走路、购物、社会活动,甚至打电话都是很大的挑战。他们不仅与权威人士交往困难,与普通人交往也会出现问题。社交焦虑的人不仅在现实情境中体验焦虑情绪,而且在离开使他焦虑的社会情境后,还在头脑中不断分析和“回放”焦虑情境,使社交焦虑情绪获得强化。社交焦虑的个体与他人交往的时候往往还伴随有生理上的症状,如出汗、脸红心慌等。人们为了回避导致社交焦虑的情境,通常是减少社会交往,选择孤独的生活方式。
社交焦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它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成长过程中经常受挫折、缺少社会支持、自我意识感强、自卑、以及模仿与暗示都可能强化社交焦虑。
据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社交焦虑是仅次于抑郁和酗酒外,第三大危害人类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何减少社交焦虑,是心理健康专家面临的一个很大的挑战。
2.嫉妒
嫉妒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
嫉妒情绪的特点如下:
针对性:嫉妒总是针对具体的个体或群体。如果个体体验到自己与他人在某些他认为重要的方面(如才能、吸引力)的实现的或未来可能出现的劣势,个体就可能出现嫉妒情绪。
持续性:嫉妒情绪一旦产生就不容易摆脱,能持续地影响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普遍性:嫉妒是人类普遍存在的社交情绪。人在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会体验这种情绪,当然这种情绪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克服的。
3.羞耻
羞耻是个体因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与行为方面与社会常态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
羞耻的个体,往往会感到沮丧、自卑、自我贬损、自我怀疑、绝望等认为自己对什么都无能为力。公开的情境会易化羞耻感,所以减少羞耻最容易的一个办法就是自我孤立、远离他人,人们也可以通过积极的努力,改善自己的行为来减少羞耻感。
健康的羞耻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自然结果,是人适应社会生活、改善自己的一种重要力量,过少或者过多的羞耻感都是不健康的,都对个体发展不利。
4.内疚
个体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者想像的罪行或过失负有责任,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
内疚者往往有良心和道德上的自我谴责,并试图做出努力,来弥补自己的过失。健康的内疚感是心灵的“报警器”,是人类“良心”情绪的内核,会提醒人们照顾他人的利益和感受,调整人际关系,有利于个体适应社会生活;过少或者过多的内疚感都是不健康的,特别是过多的内疚感是心灵的“毒药”,会使人长期生活在压力、紧张和痛苦中,这样不利于身心健康。
三、悲伤的五个阶段
美国心理学家伊丽莎白‧库伯勒-罗丝在她1969年出版的“论死亡与临终”(On Death and Dying)一书中提出的“哀伤的五个阶段”(Five Stages of Grief)。
哀伤是一种复杂且难以被理解的情感。而且,不幸的是,我们都会经历它。我们也必将经验失落。无论这个失落,是经由死亡、离婚或者其他的失落,哀伤的阶段都是相同的。
哀伤的阶段一共有5个。如果我们在其中的某个阶段被困住,哀伤的过程没有完成,而且不完整。因此,也就没有疗愈。为了恢复和治愈,一个人必须经历这个5个哀伤的阶段。每个人经历的阶段也是不同步的。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你无法强迫一个人去度过某一个阶段,人们只能按照他们自己的脚步来,而且有时候你甚至会进一步退两步,但这都是过程的组成部分,同时对每个人都是个性化的。但是,要强调的是,只有这五个阶段都被完成时,疗愈才会发生。
①否认
“这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在熟悉的地方寻找自己的前任,或者如果面对死亡,依然留着那个人的位子,或者假装他们还住在那。没有哭泣。没有接受甚至意识到失去。
②愤怒
“为什么是我”感觉到想去反击,或者报复离婚的前任。如果是死亡,会对死者感到愤怒,指责他们的离去。
③ 讨价还价(协商)
经常发生在失去之前。想要与要离开的那一方做交易,或者想要去与神讨价还价,去改变失落的内容。乞讨、许愿、祈祷他们回来。
④ 消沉(沮丧)
强烈的无助、沮丧、痛苦、自我怜悯,对人的哀悼,压倒了一切希望、梦想和未来的计划。觉得失控,麻木,甚至感到想自杀。
⑤接受
妥协和接受之间是有区别的。你必须接受这个失落,而不是去默默的忍耐它。意识到婚姻的结合和分离都是两个人的事。意识到那个人的离开(也许是死亡)并不是他们的错,他们并不是蓄意离开你。(即使是自杀的情形)寻找失落带给你的痛苦的好的地方,寻找安慰和疗愈。我们的目标是转到自我成长。和那个人带给你的美好回忆一起。
获取帮助,你会活下去。你会被疗愈,即使你现在不相信,只要知道它是真的就好了。在失去之后感到痛苦是正常的。这证明我们的活着,但是我们并没有停止生活,我们必须变得更坚强,同时保持我们对于内心对于某天被治愈的,重新找到爱和幸福的希望。通过帮助他人我们也能体会到一个很好地疗愈自己体验,并且从悲伤中带出了好处。
四、抑郁与抑郁症
抑郁,指的是抑郁情绪。是一种很常见的情感成分,人人均可出现,当人们遇到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痛苦境遇、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等情况时,理所当然会产生忧郁情绪。
抑郁症,是一种病理心理性的抑郁障碍。与遇到挫折后出现的抑郁情绪完全不同,如果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不产生抑郁情绪,那才是不正常。
正常忧郁情绪与病理性抑郁症怎样区别呢?
①正常人的情绪忧郁是基于一定的客观事物,事出有因。而病理情绪忧郁障碍通常无缘无故地产生,缺乏客观精神应激的条件,或者虽有不良因素,但是“小题大做”,不足以真正解释病理性忧郁征象。
②一般人情绪变化有一定时限性,通常是短期的,人们通常通过自我调适,充分发挥自我心理防卫功能,能恢复心理平稳。而病理性忧郁症状常持续存在,甚至不经治疗难以自行缓解,症状还会逐渐加重恶化。精神医学规定一般忧郁情绪不应超过两周,如果超过一个月,甚至持续数月或半年以上,则可以肯定是病理性抑郁症状。
③忧郁情绪程度较轻,程度严重达到病态时称为反应性抑郁症。抑郁症者程度严重,并且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无法适应社会,影响其社会功能的发挥,甚至产生严重的消极、自杀言行。
④抑郁症可以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的基本症状大致相似,有既往病史可以印证。
⑤典型抑郁症有生物节律性变化的特征,表现为晨重夜轻的变化规律。许多病人常说,每天清晨时心境特别恶劣,痛苦不堪,因而不少病人在此时常有自杀的念头。至下午3~4时以后,患者的心境逐渐好转,到了傍晚,似乎感到没有毛病了,次晨又陷入病态难熬的时光。
⑥抑郁症的家族中常有精神病史或类似的情感障碍发作史。
⑦有持续性顽固性失眠,多种心理行为同时受到阻滞抑制,生理功能低下,本能活动能力下降,体重、食欲和性欲下降,全身多处出现难以定位和定性的功能性不适,检查又无异常。
以上这些均是抑郁症的常见征象。不论轻重如何,抑郁的必要特征是心情低落,没有心情低落,便根本不能称为抑郁。作为精神病理状态,抑郁的程度必须达到使心理功能下降或社会功能受损害。否则,心情低落便不能诊断为抑郁症。当然,持续时间的久暂也是抑郁症诊断的一个必要条件。通常,至少持续两周以上才够诊断标准。
抑郁有以下六个主要的表现:①兴趣减退甚至丧失;②对前途悲观失望,严重者可感觉绝望;③无助感,病人感到对处境毫无办法,对自己的不幸和苦痛无能为力;④感到精神疲惫,病人缺乏动力;⑤自我评价下降,伴有自责,甚至罪恶感;⑥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活着还不如死了的好,常有自杀念头,甚至有自杀行动。
严格地说,抑郁本身不是神经症性的,因为它并不包含着心理冲突。把轻度抑郁症与神经症性抑郁等同视之是不正确的。
抑郁神经症,应该理解为,心情低落伴随着尖锐而持久的心理冲突,甚至可以说,沮丧和无能为力感正是长期心理冲突的结果。
在症状上,心情低落的背景上有持续存在的心理冲突,表现出明显的神经症性症状,例如,既自卑又怨天尤人;既承认自己追求的目标或标准太高,又不屑于脚踏实地地做日常工作;自怜、疑病诉苦、责怪别人等。而且,这些症状不是由于器质性病变、酒精和药物等物质滥用造成的。在人格上,病前大多有人格缺陷,表现为缺乏自信和自尊,对人过分依赖和自我强求,容易心情不良,是所谓的抑郁人格者。
抑郁神经症,大多呈慢性病程,病程至少持续两年,多年不愈。对于抑郁神经症,我们会逐渐委婉地说明,神经症是某种生活风格的产物,是一定行为模式的结果,它跟以前的生活态度直接相关。他必须发挥主动性促使自己走向健康,上帝只能帮助自助者,等等。
精神病学家公认,所有抑郁病人(抑郁情绪、抑郁神经症、抑郁症)都需要心理治疗。
本部分转自闻岱‖抑郁还是羞耻?具体化技术的神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