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受戒》过程和结果哪个更重要?

《受戒》是我最最喜欢的一篇文章。读起来让人觉得好像置身于世外桃源,天外仙境,扑面迎来一股来自稻田的带着微微暖意的风。

通篇很美好很清纯,梦里水乡,讲述了小和尚明海和小英子懵懵懂懂、天真无邪的感情。

可惜我有个乐观主义的表面,悲观主义的内核。在两个懵懂少年清纯的爱情萌芽里面,我找到了一堆的玻璃渣子。

尤其是看过汪曾祺先生其他的作品,不管是《晚饭后的故事》里面当初被胡同口买炒疙瘩的许大娘特别喜欢的郭庆春,还是《百蝶图》里面因为母亲的阻扰,不能和心爱之人在一起的货郎小陈,都经历了一段很真挚的情感,可惜都没有能留住对方。

这个美好的故事,有个敞开式结尾,就更容易让我们想很多。

你说,小和尚明海和小英子,两个人你情我愿,心里都有对方,还私定了终身,他们最后能如愿在一起吗?照咱们现在的话,两个人能有个结果吗?

朋友说我最容易胡思乱想的,我说自己是浪漫主义者,容易脑洞大开。那就让我来说说自己联想到的,你来看看我想的有没有道理。

1、明子为什么要做和尚?

开头讲了他是从小就确定要出家的。他的家乡出和尚。这就像个特产,他们家乡盛产和尚。当和尚的好处就是有饭吃,有钱攒。

本来这说法很能说得过去,明子也认为当和尚理所当然,可是今天上午在一边包水饺一边听《明朝那些事》的时候,我发现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有名的和尚啊,他为什么选择去当和尚?

吃不上饭,父亲和大哥还有很多亲人都饿死了,他没有办法,只好去寺庙当和尚,讨口饭吃,不至于让自己饿死。

所以就算是盛产和尚,只要家里不缺钱,能供得起上学,是不会考虑让孩子选择当和尚这条路的。

和尚在三教九流里面,算不上很光彩受欢迎的行业。

明子上过学,识了一些字,不过他上学就是为了去做个有文化的和尚的。村里都夸他字写得好,很黑。

这个夸奖就相当的有水平了,第一次听说夸人字写得好,因为很黑。用墨水,当然字黑了。这是村里识字的不多吧,多半学了几年字的,都出去当和尚了。

哪朝哪代都有要通过读书,走上仕途,升官发财的,和尚当的再好也是个和尚,同道士、尼姑一样,不到万不得已,谁家会放弃让孩子读书考取功名,让自家孩子去当个和尚啊?

所以,明子当和尚,多半也是因为家里穷,可能他的家乡那一带都是不富裕的。他连县城都没有去过。

2、小英子家境怎么样?

哎,相当的不错。

有果树,有菜园,瓜豆蔬菜,四时不缺。有很大的院子,院子里一边是牛屋、碓棚;一边是猪圈、鸡窠,还有个关鸭子的栅栏。露天地放着一具石磨。卧房的扇窗上竟然各嵌了一块一尺见方的玻璃,明亮亮的,这在乡下是不多见的。

有田有地,英子爸爸又是啥都会的全把式,赵大伯是一棵摇钱树,赵大娘就是个聚宝盆,天天麻利勤快,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剪吉祥花样的能手,这家人的小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小英子家不是一般的有钱啊,标准的小康生活。她家四口人,赵大伯、赵大妈,两个女儿:大英子、小英子。

明子家没法和小英子家比,门不当户不对。

3、赵家父母的择婿标准

小英子家过得旺得很,姐姐大英子已经说了人家,家境怎么样?

人很敦厚,也不难看,家道也殷实,她满意。

家境殷实,可惜这一点明子家是达不到标准的。

而且小英子家挨着荸荠庵,赵家父母都知道那些和尚平日里怎么样,从那些师父们身上,已经能看到明子日后的影子,他们都是有头有脸的人,能愿意自己宠爱的宝贝闺女嫁给一个和尚?

很难说。

4、小英子家人,尤其是赵家父母如何看待明子?

小英子爸爸赵大伯人很和气,一天不声不响。文中没有说他如何看待明子。

姐姐大英子因为准备嫁妆,烦心花样不时新,小英子带来明子,他画的花果真就和活的一样,深受大家的喜欢。

小英子就像个书童,又像个参谋:“画一朵石榴花!”

  “画一朵栀子花!”

  她把花掐来,明海就照着画。  到后来,凤仙花、石竹子、水蓼、淡竹叶,天竺果子、腊梅花,他都能画。  大娘看着也喜欢,搂住明海的和尚头:“你真聪明!你给我当一个干儿子吧!”

  小英子捺住他的肩膀,说:“快叫!快叫!”

  小明子跪在地下磕了一个头,从此就叫小英子的娘做干娘。

《晚饭后的故事》里面当初在胡同口买炒疙瘩的许大娘,特别喜欢学唱戏的郭庆春,给郭庆春的炒疙瘩里面放很多的牛肉,还多放油。还想过把自己的女儿招弟许配给郭庆春,因为担心郭庆春日后能不能成气候,能不能唱红,她缓了两年。后来因为郭庆春嗓子倒仓,许大娘母女俩悄没声地搬走了。

许大娘虽说过于现实了一些,但是在她把郭庆春当做未来女婿考虑的时候,她都没说过要让他给自己当干儿子。

干儿子可以穷,无所谓,人好就行,女婿可不能是穷的叮当响啊。小英子爸爸话不多,她妈妈精明能干,在家里面肯定是她妈妈当家的多,她开口让明子当干儿子,潜意思里已经断了明子和小英子的姻缘了。

可怜小英子和明子不明白这些,只以为是关系更亲密了。

还有一件事,说明赵大娘并没有看中明子。

偷鸡的有一件家什——铜蜻蜓。看准了一只老母鸡,把铜蜻蜓一丢,鸡婆子上去就是一口。这一啄,铜蜻蜓的硬簧绷开,鸡嘴撑住了,叫不出来了。正在这鸡十分纳闷的时候,上去一把薅住。  明子曾经跟这位正经人要过铜蜻蜓看看。他拿到小英子家门前试了一试,果然!小英的娘知道了,骂明子:“要死了!儿子!你怎么到我家来玩铜蜻蜓了!”

这应该是明子认赵大娘做干娘之后的事,赵大娘怎么说的,你怎么到我家来玩铜蜻蜓了?你和我划分的多清楚。赵大娘喜欢明子是因为他会画花,是对她有用的。她喜欢的是明子很聪明,会画花的本事,不是明子这个人。

所以从上面这些细节里面,明子和小英子很有可能最后没有结果,就是说两个人很难结婚、生子、相伴终生,白头偕老。

当然也不排除赵家父母为了最疼爱的小女儿妥协,或者招明海为上门女婿,概率是小了一些,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小英子和明子两个人是很纯真的感情,是相互喜欢双向奔赴的,这是最难得的。他们的感情和大英子的婚姻不一样。

大英子没有经历过谈恋爱的过程,她是直接定下婚事,两个相互不认识的人,在父母的包办下结了婚,凑成一家,这是当时很多女子都会走的路。她们没有经历相互认识、熟悉、了解、相爱的过程,直接到了结果,步入婚姻。

小英子和明子的感情却是不一样的,他们自明子十三岁去当和尚那天相识,就一直在一起成长,属于青梅竹马的一对,相互的喜欢,他们所有相处的过程都是很美好和纯真的,这种朦朦胧胧的初恋最让人羡慕。

明子的害羞羞涩,小英子的直白大胆,这种自由生长、恣意舒展的爱情,很快就会将两个人深深地淹没,17岁,正是最青春美好的年纪,能遇到那个令自己倾心,也倾心于自己的人,是很多人都渴望但得不到的幸福。

所以,当只能二选一的时候,或者就像现在大家常说的,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你会怎么做选择?

你是选择有一段美好的相爱过程,还是因为不能有结果而果断的放弃,只选择有结果的恋情?

你觉得是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呢?

有时候两个人是真的很相爱,只是因为家庭、因为父母、因为工作.....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的人太多了。

朋友说过,人再好,没有结果,有什么用?这是她的恋爱观,找就要找能结婚、能有结果的,没有结果的,再爱也不要。

很早之前我也是这么认为,但是现在我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那就是婚姻并不是爱情的全部,也不是爱情最终的果实,彼此相爱比什么都重要。

中国很多的家庭,大概率上都是凑合着过日子的,这不是当今时代的产物,以前是,现在是,将来还是。很多人的婚姻里面缺少了爱,就为了维持一个完整的家庭,因为责任,因为面子,不爱的两个人在一起熬着。

当凑合不下去,熬不动的时候,就会选择分开。

当然每个人对婚姻的理解都不一样,因为每个人婚姻的状态不一样。也有一部分人拥有很幸福、和睦的婚姻关系。

我不奢望自己会很幸运的拥有平淡且小幸福的婚姻,我一直觉得结婚的目的是因为两个人比一个人单身幸福,有人关心有人心疼。但是现实中却是很多人会在婚姻里面受一肚子的委屈,会不停的掉眼泪。

所以现在只希望能有一个真心相爱的人,存在于这个人世间。曾经看到一句话:他的存在就是给我一个机会,对另外一个生命无条件的感恩,接受原谅和宽容。

他的存在,就是世间的美好。

我现在已经不再执着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面,我更侧重的是相处的过程,是否爱我。如果不能相爱,我再喜欢他,也没有必要继续在一起,更不要说步入婚姻。如果相爱,就算不能结婚,也是幸福的,只要有爱就可以。

我从来不觉得结婚就是一段关系的结果,能够步入婚姻更好,如果不能,一段健康的恋爱关系胜过了婚后无休无止的矛盾和争吵。

我的观点可能很多的朋友会持反对意见,因为毕竟有一句名话: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就是耍流氓。

没有关系啊,大家各抒己见就好了,这种事情上我觉得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是大家的思想不一样。我是站在人生苦短,自己开心最重要的基础上。

本来女性和男性的思维方式就不一样,有句话不是说:父母不让嫁的都嫁了,父母不让娶得都没娶。

女性好像更恋爱脑一些,可能我们更倾向于感觉,更懂得珍惜,更明白茫茫人海中,能遇到真心相爱的人,并不容易。

很多人要一直等到白发苍苍,脚步蹒跚,才懂得人这一辈子,爱自己的人是可遇不可求的。

有人说:他自人山人海中来,原来只为给我一场空欢喜。曾经在一起所有的美好和甜蜜,都是空欢喜吗?那些切切实实感受到的关心和爱,当时肯定让自己也成为了很自信、开心的人吧,那些发自内心的幸福感,真的可以全部抛掉吗?

一段好的感情中相互给予对方爱的同时,也是在拯救自己。

拥有胜过从未靠近,得到胜过从未相遇,当我们经历了很多,头发花白,牙齿掉光,没事坐在墙根下晒太阳,眯着眼睛回忆起过往的时候,能有很多美好的回忆涌上心头,让我们反反复复的怀念,来熬过那些无聊的时光,也是很幸福的事情吧。

所以不要害怕会走散,不要害怕没有结果,人都是会变的,我们都在改变,不用害怕未来,来日虽然并不一定会方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最好的就在当下,不在未来。

愿我们所有的人在这个薄凉的人世间,都能遇到相互温暖的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明海出家已经四年了。 他是十三岁来的。 这个地方的地名有点怪,叫庵赵庄。赵,是因为庄上大都姓赵。叫做庄,可是人家住...
    那花阅读 3,848评论 1 13
  • 为解决写作素材和构思困难的问题,我们将每日美文升级为美文仿写,可以根据例文进行仿写,帮助你更好地提高写作。 今日美...
    posta_writing阅读 7,208评论 0 5
  • 汪曾祺 明海出家已经四年了。 他是十三岁来的。 这个地方的地名有点怪,叫庵赵庄。赵,是因为庄上大都姓赵。叫做庄,可...
    沈溯游阅读 4,597评论 1 1
  • 啄木鸟文学院、2022初级班作业4 明子七岁时,他的舅舅和爹娘商议,决定叫他当和尚。念了几年书,十三岁时,舅舅接他...
    记忆里的角落阅读 4,590评论 8 18
  • 初读《受戒》,总觉得整篇文章不与题目相符,有点跑题的嫌疑。虽说文章的后面有着重描写受戒的过程,可是所占的篇...
    阆苑孤云阅读 6,944评论 0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