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这个名字相信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她是意大利的一位幼儿教育专家,蒙台梭利教具一开始是针对智力有缺陷的儿童设计的,但后来发现为智力缺陷儿童设计的教育方法也适用于正常儿童,而且会获得更显著的效果。于是,她决心献身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工作。
我们每位老师都自己选择一套蒙氏教具进行研究,通过老师们的分享交流,我发现蒙氏教具的使用非常的讲究,他们称幼儿的活动为“工作”,幼儿在工作之前要铺一块工作毯,工作毯摆放的位置、用哪只手拿,手的姿势等等都有一定的规则,教师在示范教具的时候很少说话,一般都是用动作向幼儿展示教具的玩法,幼儿通过安静观察老师的动作来习得玩法,培养了幼儿的专注力和观察能力。
我拿到的一组教具是----立体几何形状的操作。它的材料有十个立体几何形状、十一张平面图形的卡片和3个底座。那么这组教具怎么玩呢?
以下是这组教具的玩法:
第一个:用篮子将所有立体几何形状取来放到桌子左上角,选取3个对比比较明显的形状放在儿童面前(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选取一个立体几何图形,让幼儿闭上眼睛从面积、大小、棱、角等方面来触摸感知,教师运用三阶段语言教学告诉幼儿形状的名称。通过触摸感受物体形状的不一样,原来球形没有棱也没有角,可以放在地上滚动,正方形不能有棱也有角,不能滚动。
第二个:将所有图形放在一个密闭的盒子里,让幼儿用手去触摸感知,说出立体几何形状的名称,直到所有形状都被拿出来。
第三个:将所有的卡片和立体几何形状摆在桌子上,让幼儿自己取出一个立体几何图形并观察它的每一个面,比如:三棱柱,它的底面是一个等边三角形,就放在等边三角形的卡片上,它的侧面是长方形,就放在长方形的卡片上。将三维的立体形状转化为二维的平面图形,发展幼儿的空间思维。
那么又可以发展幼儿的哪些能力呢?
1.幼儿通过手指的触摸来感知不同的形状的特点,帮助幼儿认识周围的立体几何形状,了解它们的一些特征,加强幼儿利用肌肉来认识立体几何形状的认识。
2.将这些立体图形与生活相联系,比如:球形像什么呀?将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与立体几何形状联系在一起,加深幼儿对立体几何形状的理解和认识。
3.通过从不同的面发现不同的图形,发展幼儿的实体感官及空间思维,帮助幼儿在头脑中创建几何学的“小抽屉”。
李季湄教授说过:“只要孩子能动手的就让幼儿去操作(除了安全隐患)。”通过实际操作来获得经验,这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方式”,我们作为老师要摒弃说教,多一点关注和观察。
注:三阶段语言教学
第一阶段:命名。这是XX。
第二阶段:识别。XX是哪一个?
第三阶段:发音。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