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开始,我一直在搬运从2017年写到现在的文章,今天,也陆陆续续地把分布在印象笔记上的东西慢慢整理到石墨上。这一整理,发现自己在过往的两年里的零零散散的各种记录。
我找到了我从实习到在深圳第一份工作的几家公司的工作笔记,在工作中关于业务、行业方向、工作效率、邮件技巧等各方面的记录;我也找到了自己写的为期一个月的减肥日志,看到了30天内的运动和饮食记录,感受到自己的体能和饮食结构的调整和变化;看到了之前关于专业网课的学习计划以及计划破产的戛然而止;意外发现自己的读书笔记...
我看到当时同事鼓励我的一句话:Be easy about work and be brave to speak English with confidence and more loudly,看到当时我记录了这句话后自己给这段文字后的备注:加油,努力努力再努力~现在想起来,在那个刚来这座城市的炎炎夏日,在10点的办公室,一个中国姑娘和一个巴基斯坦小哥默默加班的“凄凉”身影;我从一些碎片化的记录里,看到自己一点点的变化,我才知道现在的我,是由无数个“旧我“不断被升级、被update而来,而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我也慢慢领会到那句话的意思:我其实一直都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方,发生的一切都恰如其分。我一直以为,我现在的日更,坚持记录,主要是受了辉哥和一大群同样爱好记录、写作的小伙伴的影响,可我翻开过往的记录和文字,我才发现,真正的内因和一切的起源,还是发生在自己身上:源于我记录和阅读的习惯,于是,在恰当的时机下,发现和结识了他们,我才一路走到这里。
记录、整理让我感受到最大的惊喜并不是对过往的回忆和发现写作的内因,而是我看到自己在2017年01月04日写下来的《一生的计划》,里面写下了我的榜样以及为什么我选择她的原因;写下了我三十岁之前要完成的几项大事(事业、继续充电);例举了我的几个大的优势和工作方向。
我一直以为,我现在一直坚定地和别人说三十岁是我的一个大的节点,我坚定不移地在跨境贸易扎根是没有经过沉淀和深思熟虑的。当我看过这些文字,我发现,经由大脑思考后,以文字呈现出来的决定和选择,更加坚定了我一步一步往前走的步伐,原来我现在所有的坚定和毫无顾虑,不是空穴来风,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确认,是对自己内心的确认。这中间还有无数的细节、能力需要自己不断去填充和打磨,我一点点向内向外攫取力量,带着更对内坚硬对外柔软的心。
下午翻到自己写的这篇《一生的计划》,我才发现原来我一直想活成她的样子: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健身);女性美和个性;会做企业(女性创业);会写文章-感性与才华,而我一点点,在努力靠近和接近她的样子。我迫不及待地去KINDLE上买下所有她的畅销书,以及认真考虑自己减肥失败和继续运动的事。如果是她,在我的这个年纪,遇到我的处境,她会怎么做?她34岁,产后才开始健身,我相比而言,起步更早,写作和运动有了一个不错的开始,为什么不给自己交一份完美的答卷?
“追问”是一个找寻答案的一个很好的方式,这个方法大概从苏格拉底那里流传开来。我记得我一个朋友,当我们有疑惑的时候,总是在群里发出这样一段话:抽出一小时,找一张白纸,或者关掉网络,打开电子记事本。想到什么都可以写出来,在写几十个甚至一百个错误的答案后,相信你内心深处的答案会浮现出来。我想,所有的冥想、叩问,都是向内在不断追问,寻求一个出乎于内心的答案。
今日,宜追问,宜记录。
365天,每天坚持写作第36/365天;
距离30岁的倒数第16421天。
上一篇文章:接纳躁郁
注:点击此处即可浏览本文在微信公号【嗑瓜子的大蛋】(ID: Danahuibaofu)同步发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