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最佳史诗级灾难大片—开学”??
作为学生党,好像不抱怨一下开学,就落伍,不懂潮流了一样。
那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谈谈开学这件事吧。
说开学之前,我们来聊聊寒暑假。
自汉武帝创办太学,就有10天一旬、“田假”、“授衣假”。什么意思呢?田假就是,每年四五月份,家里农活正忙的时候放假一个月。而授衣假则是每年九月份天气转凉,因需要添加长衫而给学生放假。
到后来,特殊节日的放假,以及今天的,吸取欧美教育体系的经验而规定的“寒暑假”制度。
总的来说呢,放假的理由从以前的“因为有更重要的事儿”转变为现如今的“为了劳逸结合,松弛有度”。
那开学,就意味着从放假状态转化为学习状态。
为什么会觉得开学痛苦?
放纵自由的生活滋生的懒惰吗?不是吧,去了学校也照样懒着。
离开父母的不舍?不是吧,在家也没见你跟父母多黏。
学习太累了,看着书就烦?好像有点意思了,不过,还不是核心。
为什么会觉得学习很烦呢?义务教育这么多年,都没有觉得吃饭是件很烦的事,为什么还不习惯呢?换个思路,为什么我们要习惯呢?
为什么我们要把学习当作习惯呢?
把学习当作习惯,会缓解开学带来的痛苦。怎么个缓解法呢?我们一旦把一件事情当作习惯,就意味着其背后的收益被当作必需,而代价或者叫成本被看作理所当然、无关痛痒。就像我们习惯吃饭一样,花在吃饭上的时间和精力在我们看来都是理所当然的。这样一来,学习就完完全全被视为“自己的事”。
另一方面,是要把假期当作习惯。当然不是今年假期之于去年假期的习惯,而是假期与非假期的习惯。什么意思呢?如果说把学习当作习惯是降低成本带来的心理负面效应的话,把假期当作习惯就是降低收益带来的心理积极效应,由于对假期抱有过高的期待,导致自己总感觉假期没过好,没有活成自己想要的那么爽的样子,有遗憾,所以开学才显得很痛苦(因为我的遗憾感没时间满足)。
过高的期待是从哪儿来的呢?这就要说到开篇聊到的那个话题了。从前,放假是由于不得不干的事,比如农活、添置衣物,谈何“期望”?只是把时间从这件事分配到另一件事而已。现在放假的目的:劳逸结合。或者说,是对长时间学习生活的放松补偿。这就自然而然会造就一种心理暗示:我学习很苦,假期是对我的补偿,而且补偿时间有限。这也正好说明,为什么在放假之前就已经做好放假之后的一系列安排和想象。这就是膨胀的期望。而事实上,我们都知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越是努力去让自己假期变得合乎自己想象中的意义,无聊和失望就会来得越快,有什么事情是比想象中还要美好的呢?心理落差导致的遗憾使得开学这件事就显得罪恶起来。所以要降低期望,也就是要习惯假期,上学和假期都不是什么特别的事儿。
说了那么多,其实概括起来就是,
莫把假期当恩赐,学习其实是己事。
当然,以上仅是个人的一些浅显的思考,人还是应该有一些情感、情绪的起伏嘛,何况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呢?没有什么已然存在却不必要的东西,所以,有时候跟跟潮流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