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其实还好,但是局限于人的认知和客观条件,容易走偏,形成偏执。偏执往往导致误解、误判而不自知。结果就是向外求而不得,向内执迷不悟。
你有没有发现,在人生经历的某个阶段你认为特别对的事,过了几年十几年回过头去看看,会觉得自己当时的坚持和执着是很可笑的。
过了不惑之年会觉得青年时期想问题、做事情过于幼稚简单,而到了耳顺之年又觉得中年时背负了太多,把简单的事情搞得太过复杂。
人来世间,最初都是白纸一张,后来涂抹上了各种轨迹和欲望,留白成为逼仄隐秘的内心空间。白纸上明暗冷暖的色调、曲曲折折的线条绘成了整个人生图景。
在对真善美的向往过程中,关于这个世界的人和事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先入为主,心目中有太多的看法:比如父母应该努力赚钱让家境不比别人家的差;上流社会的精英应该才高八斗、能力超群;社会应该守护公平、正义。
然而事实是怎样呢?埋怨家境并不能改变什么,反而让年少的自己爱慕虚荣和攀比。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大部分中国家庭,为了子女后代的成长都是在无私付出,而且他们已经付出了足够的努力才有了当时的境况。待自己成家立业后,才慢慢理解父母、成为父母,这才发现,原来自己做家长,未必能做得更好啊。那么,当初那些偏执和虚荣,又何必。
这几年网络上流行一词叫“祛魅”,也有很多人说“这个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诚然,由于对社会精英的崇拜和完美人设的仰慕,这些成功范本在潜移默化中引领我们。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但参加工作以后,身边接触的和网络上看到那些所谓成功人士,原来他们的能力、人品、修养全然不是那么一回事。
于是开始祛魅,祛魅的过程其实就是破执的过程,夹带着失望的情绪。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既然如此,那么你在这个岗位上,也就不必背负太多的负担,这只不过是一份赚钱的工作而已,大可不必绑定太多的患得患失和完美主义。
也许你的内耗、你的焦虑、你的眼里容不下沙在这个场域的他人看来,不过是无足轻重的。所以,放轻松,地球离开谁都照样转。
我们也无可避免的见识到人性的阴暗、社会的黑暗,规则被破坏,公平和正义被践踏,心中的天平在失衡。
然而,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正义和邪恶共存本就是残酷的事实。唯有放下、看淡,才能得自在从容。
放下对别人的期待,放下对自己的要求,放下对完美的执着。包括放下对子女的期盼,对父母的依赖或苛求,对另一半的要求,对付出的回报。看淡名利、看淡得失、看淡爱恨。
如此,方能得大自在、小从容。如立于山巅,神清气爽,两腋生风。
法国思想家、文学家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这句话值得当下的我们奉为经典。
我们需要放下、看淡的决心和智慧,也要有直面生活真相的勇气与保持热爱的韧性。美好是一个过程,人生也是。
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好,也没有那么坏,与其在意当下与理想的差距,不如看淡、放下,少生气、别焦虑,让心归于平静,坦然面对生活所赐,去接纳或摒弃。
亦或让一切随风,然后继续热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