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清明三天小长假去了千年帝都洛阳,虽然清明时节到洛阳看牡丹稍有些早,但万绿丛中那么几点红倒是更显得花朵的娇嫩欲滴。
古城的景那是美得没话说,无论是街头随风飘落的柳絮,还是白马寺中绽放在路边的牡丹,亦或是龙门石窟中奋力生长的野花都是来自古城的独特风韵。
千年帝都的景不讲大家也略知一二,我今天想说的是在古城洛阳遭遇的一次尴尬。
起因就是在白马寺附近小店点了一盘清炒木耳肉片,由于带了孩子,所以点菜时和店家说清楚,是要清炒的,不要辣。但上菜时,几个红色的辣椒片赫然点缀在盘子里,浓油赤酱让我顿时没了胃口。
叫来了店家,说明点菜时明明说了清炒,不要辣椒,为什么上来的菜还是放了辣椒,而且也不是清炒的!店家说,放的酱,不辣的,不信你尝尝。这么多辣椒,还说不辣,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嘛!耐着性子勉强尝了一口,果真和预料的一样,辣的!
店家说帮我重新炒一盘,本来还蛮感动店家的服务周到。但看到再次端上来的菜还是红色的,还有辣椒片的时候,心里真的是很奔溃。
难道是我没有说清楚?还是由于地方不同,对“清炒”有歧义?特地查了清炒的含义:被称为清炒的菜所具备的条件:1.单一的原料(主料)占得比重大;2.色泽明快简练,以主料的色泽为主,一般不加深色的调味品;3.口味清淡,原滋原味。
但店家却告诉我,是清炒的呀,只是加了酱油。加了酱油的不是应该叫红烧吗?怎么成了清炒!?再次和店家确认,我要的是清炒,就是单纯地木耳炒肉片,不加酱油,也不要任何酱汁!当店家第三次把菜端上来的时候,终于才是我要的清炒木耳肉片。
为什么把这件事情拿出来讲?是觉得透过这一盘清炒木耳肉片,引发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时常会出现的沟通问题。
1.你的个人认知并不代表公众认知 很多人会有一些小习惯,有的时候这种习惯可能是地方性的。就拿清炒来说,我不知道店家为什么会认为放了酱油的菜也是清炒。但当顾客特意提出清炒时,是否应该详细询问下?而不是按着自己理解的意思去做?
2.人与人的沟通中也要提高服务意识可能有些人会问,沟通就沟通嘛,怎么又扯上服务意识?可能有些人觉得我有些作,但你与别人沟通时,对于别人特意提出来的注意事项,难道不应该再确认一下吗?至少要把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和别人沟通下,看看两人的想法是否一致。这样才不至于走很多弯路,而作为上述的店家来说,也不至于一盘菜炒了三遍才符合顾客的要求。浪费食材不说,还浪费了人力。
3.沟通是需要技巧的当我对店家的清炒产生质疑时,店家只和我说就是清炒的,并未意识到是我们两人对清炒一词产生了歧义。但景区周边开的小店,每天要接待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如果你不能了解每一道菜的做法,但至少你要会沟通的技巧。仅一句“这就是清炒的”,换成是谁都会不买你账的!
虽然旅途中有些小插曲,但并未影响旅行的心情。但从中反射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问题还是非常引人深思。可能有些人会认为我小题大做了,店家可能认为我只是一个刁蛮的顾客,但我个人认为,这其中的问题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可能发生的,或是每天都在发生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意识到沟通中存在的这三个问题,那么我们的工作效率是不是会提高一大步,我们与朋友、亲人的沟通会不会更顺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