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皇家海军面对的是一群难以战胜的敌人:
一个对过去21年的海军发展视若无物的的第一海军大臣
一个对海军没有任何实际了解的国防大臣
一个宁愿毁灭世界也要保卫轰炸机部队独立性的空军参谋部
作者:大卫·霍布斯
译者:谭星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20.4第一版 定价169
大卫·霍布斯(以下称笔者)在英国皇家海军航母上服役多年,后转入船厂中为海军和船厂之间做联络官(书中写的比较简单)。他服役经历丰富,开过多种舰上运载机,参加过马岛战争,后任舰队航空兵博物馆馆长(所以这本书也较为详细的把二战后皇家海军航母上的各种武器装备介绍了一遍)。
内容介绍:
《折腾史》的这个译名我就很喜欢,其实原文是发展史,但译者很精髓得将其翻译为折腾史,一下就把皇家海军战后这70多年的发展历史精辟地概括了出来。皇家海军在二战结束时拥有9艘航母,在西方国家中都是显眼的存在。但随着战后国际局势、国内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皇家海军不得不面临走向帝国衰落的命运(该)。而笔者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在海军中服役、战斗,也不得不面对海军的种种窘境,正因如此,笔者在书里多次吐槽、抱怨、表达不满。书中对武器装备的各项性能、发展细节可谓是如数家珍。给我一种这不是在写通俗的武器发展史,而是在写一篇严肃类的纪实文学。通读全文后,确实对西方海军武器发展史有很大的思想启发。但要批评的一点是书中充满了一个老牌帝国主义海军的傲慢和冷血,书中将对英有利的称之为正统,对反英斗争称之为独裁残暴。我作为一名第三世界国家出生长大的人,对这点是很膈应和不适的,所以要谨慎加以区分。
全书分为20个章节,是从45年开始一直写到2015年“伊丽莎白女王”号下水舾装,并且还把其中海军的舰艇装备介绍了一遍。(作为一名武器装备爱好者,了解装备发展的内情,也是了解武器装备发展一个很重要的领域)得益于历史博物馆馆长的身份,笔者可以查阅到许多当时海军高层对海军发展的谈话、备忘录等,而且有大量笔者自己收藏的珍贵图片,忠实记录了航母当时的技术状态,极大的丰富了皇家海军武器装备发展的内情,也让我们这些读者更好的了解当初发生了什么,可以说本书是我们研究了解英国战后航母发展的一手资料。
本书开篇就写明,因为二战已结束,英国的国情、经济、世界大势等已不允许它再维持这么大的一个海军规模(当时全世界基本都一样),所以海军就不得不进行缩编。而且,在国家财政紧张的同事,它还得不断投入研发新装备(其中有些看来还挺有远见的,例如斜角甲板、助降镜等),但有些就不可以避免是走过的歪路邪路了(例如在航母后部铺设降落用的橡胶甲板并取消螺旋桨飞机的起降轮)。而文中写到帮助英联邦国家中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建设海军,我也认为只是英国全球搅屎能力体现的一部分(有用,但不多)。这里也讲到电子设备水平的发展、从螺旋桨到喷气式飞机上舰、机载武器等给航母带来的变化,而对现有航母的改造也从这里开始,一直伴随着海军建设思路的折腾,也一直在持续中。
而这里要着重说的是海军在文官政府当道的英国政治中,它所面临的无奈和发展的畸形。进入到50年代后,随着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整个西方进入冷战模式。而英国经济开始出现问题,所以军费的削减成为日后每届政府所必须面临的问题(这里说的是占经济的比例)。所以面对这些,海军的战略制定者门就不得不以更加省钱作为未来发展的目标(虽然笔者吐槽综合来看并没有省到哪里去),而笔者多次吐槽海军大臣和国防大臣对海军发展的不专业态度(我觉得只是海军发展到这样,总得有人背锅吧,你这几个大臣不背锅谁背?其实我觉得都是钱闹的。另:对皇家海军编制体制不熟悉建议百度,这里不另说),使得海军发展经常面临窘境,这时海军已走到可能面临无航母国家的地步(因为当时对苏联的威慑主要是路基核弹和空投核弹)。海军一时也只能吹一吹自己能快速投送力量到世界的各个热点地区。(这里说一句,书里没有写朝鲜战争时期英国航母的事情,只是简单用‘’远东地区’的力量维持加以带过)
时间在慢慢向前,而英国航母建设也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各种思想被不断提出,航母也在不停的‘折腾’中曲折发展。苏伊士运河危机就是皇家海军证明自己作用的一次重要的战斗(一开始没看到这里 我还真不了解这件事情,只能说帝国主义该灭亡了)。海军航母比空军更快更灵活的部署,能够建立海上通讯线等优势使得高层开始在危机结束后重新评估航母的重要地位,随着能搭载核弹的喷气式飞机研发、上舰,雷达、指挥通讯系统的快速发展,使航母的作用比以往进步了不小。
直升机航母也是本书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用来起降固定翼航母的大型航母建造、运行起来太贵了,所以一部分政客和官员(往往这部分人是关键的)更倾向于在有事时调动直升机(突击)航母。而这又离不开直升机本身和配套的战法、理论的发展。用多了就总结出各种使用方法了,可以把直升机航母用为两栖攻击舰,也可以搭载反潜巡逻直升机,还可以搭载陆军的突击队前往热点地区。这里也讨论了直升机航母与航母的关系,把直升机母舰称为支援型航母,但因为经济,这些由老旧航母改造过来的航母,不得不干着攻击性航母要干的活(直升机在航母上的重要性被海军肯定,使得不管什么航母都要有直升机中队)。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这些轻型航母在干涉国际热点地区的局势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认可它们的功绩,但羡慕当时它们的能力。当时我们一穷二白)。
文中单独有一章讲述了皇家海军的核力量发展和编制体制改革,可以看到虽然舰艇部队规模在日益减少,但涉及到帝国存亡的关键技术上,海军和决策层头脑里还是有根弦的,而取消海军部则在笔者看来有点不合时宜,这场时间跨度巨大的改革,在笔者文中弊端体现的淋漓尽致,似乎没有一个人是称职的(我认为和当时笔者在航母服役时见到听到的事情有关)。
文中最重要的一章我认为就是CVA-01航母设计建造始末,从开始筹划到最终的无疾而终完美体现了英国海军在战后发展思路几次转变。起初在雄心勃勃得建造计划中,详细的、繁杂的设计图纸文档都体现出一开始海军是想要这么一艘战斗力强大的舰船。
但随着时间推移,新的领导层的上台、英国经济的水平、海军设计思路上一些保险落后的思想的干扰,终于被变成了一个无疾而终的项目,以至于'伊丽莎白女王'号建设时,笔者还念念不忘当初的CVA-01。(无时无刻不体现出身为英国皇家海军的骄傲和对昔日荣光的怀念)
大型航母造不起来,结果突击队航母的建造也因为军种利益等因素无法落于现实,在82年马岛战争之前,皇家海军也只是一直在维护现有航母,发展直升机航母的道路上曲折向前,文中也写了一些它们参加的各种事件,也介绍了一些主要使用的武器装备,但可以看出笔者对无法新建战斗力更加强大的攻击航母很有意见。马岛战争是体现帝国最后余晖的一次战争,(在另一本书中我已详细了解了这场战争的全程经过,总结就是以大打小,菜鸡互啄)笔者在这里只是说自己航母发挥的作用(他当时虽然参加了战争,但发生时已经进入船厂成为了海军航母改造的联络官,已并不是一线战斗员),还是比较客观的描述了当时航母舰载机的具体情况。
终于在1998的国防战略评估中,确定要建造下一代攻击性航母。‘伊丽莎白女王’和‘威尔士亲王’的雏形开始显露。主要舰上武器装备也在寻求换代升级,参与F35 B的研发就体现在文中,值得吐槽的是由于笔者完稿于2015年,他并不知道之后航母与舰载机都命运多舛。当时他信心满满的觉得2018-2020年航母即可生成战斗力,为这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发挥作用(显然笔者太乐观了,而且光讨论航母设计建造就花费10多年时间,为此还把服役多年的老旧航母提前退役了,尽管笔者认为太着急了,应该等新航母的建造完成。不吸取经验教训)。
最后笔者在总结时,除了强调和抱怨其他军种,就是为海军多年来的费啦不堪做辩护(甩锅文官政治)。对新一代海军装备提出了期待,还把自己定义为热爱海军的行动派海军军官(笑)。
《折腾史》可以看做一个‘行动派海军军官’的个人见闻史和海军装备发展思路的参考史,尽管文中几乎满满的都是透露着对政客、其他军种(主要是空军)的不信任感和吐槽。但还是可以看出笔者对帝国海军倾注了一生的心血,是个当之无愧的帝国老海军军官,他为之发出的不理解、不满都是对当时海军发展前路迷茫的感慨。如今他也已经退役,就希望他能再多写一些关于皇家海军的文章供我们阅读和了解。
ps:本篇为个人读书笔记,之前没有这个想法,但今后会尽量写一些,当做对自己几个月付出时间和精力的记录,今后如果重读,也会有一个更好的起点。
读完一本好书或一篇好的文章,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写出来,这种读书笔记就是感想式笔记,也叫读后感(复制于知乎)
本人犯懒了。没有对这本书的重点做一个认真的标记和记录,时间跨度又大(由于工作原因,只能在晚上游戏之余看十几分钟,有时连续几天都没有拿起书籍,所以概括的不全是因为忘记)
买书起因是看观察者网直播带货。
花了三个多月时间跨度、600余页的阅读量(其实认真看也不会花费多少时间,只是有时候打游戏把时间占用了)。
此文为第三次上传(前俩次为b站和围脖,结果全灭,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