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母引路人陈绍宽
很多人对陈绍宽却并不熟悉,他在民国海军历史上,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陈绍宽1889年出生于福建闽县,10岁进入私塾读书,15岁考入福州教会办的格致书院学习英文。陈绍宽的父亲是一名管轮,在父亲的影响,他考上了江南水师学堂,攻读航海技术,熟悉世界各国海军建制。毕业时他的成绩在全班位列第一。毕业后他来到了“通济”练习舰实习,从此,他长期在海军任职。1915年陈其美和其他革命党人意图夺取“肇和”舰,但他们遭到了陈绍宽的截击,夺船失败。这件事让北洋政府看到了陈绍宽的能力,不久之后就提拔他为舰长,第二年他被派到国外学习飞机和潜艇技术。
在英国,陈绍宽拜访了英国海军部,参观了英国各处军港、军舰、飞机工厂,目睹了世界第一艘搭载战机的航空母舰“暴怒号”。回国后,他将在欧洲的所见所闻,英国皇家海军等信息整理后递交给海军部,并经常和同僚、上峰一起探讨海军建设、海空协同作战等事宜。不过他的那些观点太超前,没有得到太多共鸣。陈绍宽敏锐地感觉到,空军与海军力量的相互组合,将成为新的战略性海军发展方向。陈绍宽的理念是比较先进的,他提出的中国要拥有20艘航母的想法。1943年,陈绍宽再次向海军部提交航母计划。虽然陈绍宽这种强烈的爱国心是值得敬佩的,但是他的这些航母计划在当时近乎幻想,几乎不可能实现。
为什么当时修建航母不现实呢?首先就是航母经费问题,不管是购买还是使用维护,航母本身就是非常烧钱的装备。以当时日军大凤号航母为例,其造价大约3500万美金,当时大批量建造的P-40战斗机单价约4.5万美元,一辆M4中型坦克也差不多这个价格。而当时中国急需大量坦克、飞机,他那20艘航母的庞大舰队计划,足以让许多人瞠目结舌。陈绍宽作为民国海军要员,多次提出修建中国的航空母舰,虽然只是空想,也足以让他成为“中国航母”第一人。
日本这样的岛国,以海制陆,航母排第一没错。而且航母本身不是近海防御装备,主要维护远洋利益。而我国当时的发展仍然以陆地为主,需要先强大陆军,稳固战线,而不是盲目地投入到海军建设中去。当时的情况,国内没有石油工业,连基本的燃料重油都难以保障供应,没有高产能的冶金工业,连建造航母的钢材都无法供应。在30年代订购的排水量不到3000吨级的宁海级轻巡洋舰,其400多万元的购款还需要用东北大豆抵扣。该舰服役后还是我国海军的主力战舰,这样的经济实力如何订购排水量数万吨的大型航母?一艘航母还需要配置足够多的舰载机和弹药,配套的设备有巡洋舰、驱逐舰、深水港、大型油库等。
陈绍宽的航母强国梦,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技术上,都难以实现。以当时的国力来看,哪怕是维护一艘大型巡洋舰都很吃力了,又何谈航母舰队?在北伐初期,陈绍宽已经是北洋政府的海军第二舰队司令了,但他顺应革命参加了起义,对北伐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之后他一直担任海军司令,后来在中原大战中他多次帮助蒋介石。国民政府设立海军署时,陈绍宽被任命为海军署长。1932年1月,日寇又进犯上海,挑起了“一·二八事变”,陈绍宽力主海军出海迎敌,但蒋介石当时对日妥协,不允许海军出战。
蒋介石和桂系李宗仁之间爆发了战争,关键时刻陈绍宽又一次坚决站在蒋介石一边,他亲自护送蒋介石举行西征,深得蒋介石信任,1935年国民党授衔,包括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张学良、何应钦、朱培德、唐生智、陈济棠、陈绍宽等9人被授于一级上将称号,陈绍宽成为民国第一个海军一级上将。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日全面战争正式爆发,日寇向陈绍宽发出警告:“中国海军如果严守中立状态,则日本海军保证不攻击中国海军,否则,日本海军将给予中国海军毁灭性打击!”陈绍宽愤然拒绝了日寇的要求,誓要与日寇殊死决战!
当时中国海军的实力与日本海军差距太过悬殊,陈绍宽也知道此举无异于以卵击石。“江阴海战”中国海军死守近三月,直至战役结束,日军始终未能达成循长江而上侧击淞沪前线的目的。海军将士拼死掩护了淞沪前线70万陆军弟兄,海军第1、第2舰队全军覆没,多数舰船自沉江底,以达到阻击日寇海军舰船沿长江西进的战略目的。中华民国海军损失殆尽,蒋介石亲自给海军发去了嘉奖令。在随后的武汉保卫战中,陈绍宽一方面将十八艘舰船沉入江底构成防线,另一方面又将大量石头填入防线中的缝隙,组成多个石塔用以阻塞航道。
同时,他还开办了海军制雷所,制造了一批水雷,在长江投放,以阻止日舰前进。武汉沦陷后,陈绍宽将海军残余舰艇集中在荆州、宜昌地区。堵塞航道、布雷,防止日舰西进。布设湘阴阻塞线,封锁湘江。在抗战时期陈绍宽积极培养海军人才,即使是最艰难的时期,他也坚持选送人才出国留学。正是他的努力,为中国海军的后续建设保留了大批人才。陈绍宽不光精于海军专业,人品也非常好,治军严格从来不接受贿赂,在民国海军中推行制度化,只有专业合格的人才能加入海军。
抗战胜利后,陈绍宽认为中国经历了十几年的战争,元气大伤,再不能手足相残了。于是他拒绝参加内战,他向蒋介石递交辞呈。接替陈绍宽的是桂永清,陈绍宽和桂永清,都是国军一级上将军衔。桂永清是陆军出身,曾经也是中央教导总队的掌门人,抗战表现也不错。但是桂永清从没有接触过海军,凭着和陈诚的关系才得到了这个职位,舰长们自然都不服他。在1949年战事吃紧之时,国军海军先后有70多艘舰艇相继起义,其中就包括著名的“重庆号”。桂永清为此灰头土脸,挨了上峰不少骂,1952年辞去了海军司令职务。
陈绍宽则回自己的福建老家过上了隐居的生活,整个解放战争期间他都没有踏上战场一步。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的邀请下,陈绍宽欣然出山,表示愿意为新中国建设贡献力量,担任过福建省副主席、副省长。陈绍宽于1969年病逝,享年80岁。时隔多年以后,我国的海军建设终于取得成就,目前有两艘航母下水,虽然离陈绍宽前辈设想的20艘航母差距很大,但好歹这是一个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