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边城》,这个审美不过时吧?

《边城》是一部温暖的作品,但背后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中职语文节选的《边城》第一段这样写: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能想象得这个山城的偏僻,和这座白色小塔在重山衬托下的孤独。而生活在塔下的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儿的孤独这时候似乎都肉眼可见了。黄狗的陪伴都在解释这祖孙俩的孤独。

沈从文的《边城》在缅怀逝去的或者尚在孤独支撑的纯美人性。于是从取景到人物设定都有他的用意。而我们都知道,小说的结局是,爷爷死了,女孩儿一个人面对着正在变得复杂的人世。浓烈的悲伤和迷茫在结尾回荡在天地之间。

《边城》是一部悲剧。成为悲剧的前提是,它是至美的,并且它正在消逝。

这美好的边城,美好的人性,正在经历这样的悲剧。而这一切,沈从文在小说中用每一个字在透露着。

我认为好的作品,它的语言取景人物情节都该有一种诗意的隐喻和巨大的悲悯。很明显,《边城》就是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