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着题目进来,那就先看结论了。
中国的房价有泡沫吗?一二线大城市以及省会等城市,没有泡沫,房价仍然会上涨。
本篇来自徐远教授的《房价的逻辑:徐远的房产财富48讲》的精华内容。
- 01 -
中国房价有泡沫吗?
通过对比日本京东和美国纽约,北京远比后二者房价要便宜。
“今天的中国低价,简直就是很便宜,更谈不上泡沫”。
北京 vs 纽约,
从城市定位(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需求度(人口密度,流向);
供给(房屋建筑密度、房地产效率),
得出结论,北京目前看比纽约便宜。
长期看,北京的房价不仅没有泡沫,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
- 02 -
房价收入比 = 现在的房价 / 未来的中高收入,
而不是网络媒体计算的,房价收入比 = 现在的房价/现在的平均收入。
房价是对未来收入的反应,是城市的股票,
中国的大城市,就像是盈利稳健的大公司,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完善,越早买价格越便宜。
对比纽约,京东,香港,首尔,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买的起房子,以后超过50%的人要租房住。
中高阶层住自己的房子,中低收入租别人房子,付房租。
国家房价调控,让房价不要上涨过快,
是因为财富差距越来越大(房子多的人和中低收入的人对比)。
这样没买房的想办法买房,
收入低的保障性房屋,让所有人都有房住,社会才稳定。
房地产调控,不是调控价格水平,而是调控上涨速度,让房价不要过快上涨,
调节财富分配,让社会稳定。
- 03 -
土地财政政策不是房价贵的罪魁祸首,反而对抑制房价上涨有积极作用。
目前是房价拉高了地价,而不是地价推高房价。
房价高的直接原因是:大家想着买,争着买。
而一个城市一个地段的供给是一定的,可替代性很差,没有竞争,就造成了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局面。
政府卖地的时候价格高,是开发商竞价的结果,价高者得。
之所以高,是因为开发商能卖的更高,有钱赚。
本质上是,房屋的土地供应不足,少,导致物以稀为贵。
经济学也有定论,商品的价格是需求决定的,不是成本决定的。
土地的供给能否增加?位置决定土地。
位置,城中心的土地是有限的,城乡结合部的土地供给增加,不能解决城中心的土地问题。
所以,解决不了土地供给问题,应该决定因素是地段,是位置。
- 04 -
通货膨胀
1998年以来,跟发达国家比,通胀差不多,并不高。
中国2.6%,美国2.2%,跟发展中国家比,中国很低。
媒体报道都是报涨不报跌,
跟真实数据是有差异的,大蒜、大豆的价格一直上涨就是这么来的。
广义货币量
M3比M2更广义,还要加上大额存单,债券。
中国的货币多,无非是M2多,M3并不多,美国2.66,中国2.71。
原因:中国的银行多,存款多,债券少,所以M2多,而美国相反,债券多,银行存款少,所以M2少。
但加起来的M3都差不多,这是因为金融结构导致的。
结论:所谓的我国货币增发多,总量多,是指的M2多,看更全面的M3,并不多。
发达国家不再用这些统计,更看重利率。
注:基础货币M0=流通中现金
M1=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
M2=M1+单位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3=M2+金融界信用保证金
M4=M3+央行票据
- 05 -
房价上涨是全球普遍现象
房价增速 = 经济增速(GDP增速)+通货膨胀速度
通过数据对比,发达国家的房价增速,以及过去20年,我国的房价上涨完全适用这个公式。
技术进步不会扭转城市化,反而会加速聚集,
人们的交流是分层次的,线上交流不但不能满足人们的所有需求,反而会刺激新的需求出现,加速见面,城市聚集。
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
在国外经验看,不会导致房价普遍下跌,
预期寿命的延长,以及家庭规模的减少,都带来住房需求的增加,会导致房价上涨而不是下跌。
房产税会出台但很慢,
根源是成本太大,不具备强行征收条件。
收入也不多,不利于社会稳定,最终得不偿失。
从2003年提出,到现在,在几个城市试点,没什么结果,可想而知难度。
共有产权方式是中低收入家庭上车的好机会,
从居住属性上讲,和商品房差不多,但售价低,位置较偏一些。
共有产权房也可以申请商业贷款、公积金贷款,
购买后也可以出租、抵押,租金按比率跟政府分享。
转让属性上,不能随便转让,必须满5年。
共有产权房的实质是政府把一次性的土地出让(商品房)收入,
转化为长期、可多次兑现的房屋产权收入,
是土地财政的新形势,是可持续的,会长久存在。
未来城市房屋的基本格局,
商品房、共有产权房、保障性住房三足鼎立,分别解决中高收入,中低收入和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商住公寓能不能买?
住宅可以看做股票,公寓更像债券,不是能不能买,而是买的东西不一样,获得的收益也不一样。
产权房70年,到期后基本上很低成本续期,可以看做永久续期。
而公寓40年后,续期成本会比较高,公寓没有学区资源,不能解决孩子上学问题,公寓的生活成本也高,商电商水,费用比居民贵1倍多。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