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星期五晴
《“人”还是“机器”》
暑假学习中。今年又送走了一级毕业班,因为颈椎病休了两个月的假,但是我那些可爱的学生们还是平安度过了自己人生重要的一课。
前两天,我八班的语文课代表,我的得意门生韩丹琪妈妈打来电话说中考韩丹琪考的出乎意料的不好,才考了938分。这个女生一直都是表现很好的孩子。不需要老师操心,认真仔细,一丝不苟。考试更没让人操过心。这一次却离一中的分数线差了好多。(一中指标生961,统招生942.)埋怨考试制度还是埋怨孩子一时失手——
或许这也可能是一种必然。
分析这个女生,性格是属于完全内向型的。平时从不多言多语,老师、父母交给她的任务从来都能认认真真完成。可是是不是学的有些太辛苦,而没有了自我。从来没在班里见她和谁打打闹闹,从来没见她发自内心的哭过笑过,从来没见过她高兴得攀着谁的肩膀,谁的胳膊高兴得勾肩搭背,看到的永远是一张不喜不悲的脸,仿佛她早已超出轮回不在五行中,没有快乐也没有悲伤。
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父母的期望?为了老师的认可?还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其实还有一种更完美的答案。为了快乐,为了充实,为了活得更有意义。如果丹琪能够真正释放自我,真正认识到学习的价值和快乐,她会学的更轻松更好。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学得像一个机器人,只会呆呆的按照预先设定好的程序来执行命令。却不能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样充满感情充满激情的去思考。
从这个平时优秀的孩子中考失利的事情中是不是也给我们这些老师和家长一丝些微的启示呢?孩子他们不是机器人,请让他们有血有肉的活着,脱离了生活就没有学习,不要让孩子生活在真空的学习环境中。
这样看来或许从某个角度来说,我们的考试是公正的,他真的能选拔出全面而优秀的孩子。起码是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机器。
10月30日《永远的纪念》
早上升旗的时候,有同事跟我说:去年刚毕业的考上泰中的一个学生死了。想起那个身形单薄、脸色苍白的女生,我就觉得难过,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所以我宁愿相信这是讹传。后来好几个人告诉我这件事,包括她的班主任已经到她家去看望过了,我才不得不相信这是个事实。“白血病”,这样一个残酷的令人面对起来痛苦的现实,为什么会降临到这样一个可爱无辜的16岁女生身上。
初中的她,只是觉得单薄但总是一个可爱活泼的女生啊。想起她说:“老师好!”羞涩可爱的样子,想起她紧张的站起来回答问题,想起她问我:“老师,这道题~”,那么多的记忆只能永远的成为回忆了。 她妈妈追悔,“为什么一直只知道逼着她学习?却没有好好珍惜她在身边的每一天,每一刻~”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安慰这个伤心欲绝的母亲~ ,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用怎样的语言都无法安慰到她,也许真正能抚慰她的只能是时间了。
我现在又教初一了,她这个年轻而又单薄的生命开始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如果生命是注定的,那么应试学习真的应该成为学生的全部吗?成绩在面对生命的时候显得多么的微不足道?学习是不是也应该重在享受生命的过程?上课的时候,我是不是也应该把生活引进课堂,引进教材,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是离生活不远的学科,真正的语文应该在生活中,在享受生活的过程中?既然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为什么不让孩子们在享受生命的过程中度过每一天,每一节课,每一秒。
好吧,从现在开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