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小K | 042:为什么学了这么多,却依旧记不住?

我是消失了一段时间的小K,大家想我了没?

首先,我得先说明一下,这篇绝对不是来贩卖焦虑的文章。只是因为这是个困扰我很久的问题。就在最近,就这两天,我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法!

我先把答案写出来:输入过剩,输出不足。换句话说,就是输出的太少了

是的。就是这么简单。

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知道输入的重要性。尤其是信息大爆炸时代,免费的资讯都来不及看,收费的知识更是多如牛毛。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已经很用功。每天早起一小时看书,每天下班到家后,看书听课,恨不得上班的时候都要想办法摸鱼听课。

但现实往往是,在学到时候,觉得自己get了新技能。但过一段时间,再仔细回忆学过的内容,就像子弹擦墙而过,只在白墙上留下了一抹灰而已。

我就是在不断“追逐”知识的过程中,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我每天学那么多知识,为什么学完就忘。这也开始促使着我自己去寻找「如何能内化学过的知识」的解决之道。

越学越苦恼,越学越迷茫,越学越挫败。或许我并不是一块学习的料?

你要这么想小心我敲你哦(超凶der)。

写有学习类榜首「神」书《学习之道》的芭芭拉·奥克利说过这么一句话:「你的大脑生来就配备了非凡的心算能力」

所以,不是你不适合学习,只是没有找对方法而已。

001. / / /

那如何激发大脑的心算能力呢?

学以致用。持续输入——输出——反馈就可以了。

是不是听上去像一句正确的废话?事实上,那些真正的「究极奥义」就隐藏在这些朴素且经常在耳边响起的道理中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先来讲几个专有名词:海马体和颞叶,意义记忆和网状激活系统(RAS, 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

别害怕,这几个名词能帮你更好的理解「输出」。

海马体,是储存我们短期记忆的,储存时间一般是2-4周。而这种短期记忆,也称之为「意义记忆」。

颞(niè)叶,在海马体旁边,它是用来储存由海马体的意义记忆,转变成长期记忆。

网状激活系统,也称之为「专注力指挥塔」。它在收到刺激的时候,会向大脑皮质发出信号:全员注意,开启专注模式。调动大脑,集中注意力,把焦点对在某个事物上,更高效地帮你处理,把知识从海马体转移到颞叶里。

打个栗子。

海马体就像是小卖部里的收银机,颞叶就像是保险柜,或者说银行账户。网状激活系统,就是咱们俗称的出纳,但事实上,它比出纳高级太多了,那咱且称之为「出纳AI」。

而输出,就是启动网状激活系统一种有效手段(当然还有其他启动方式,这是之一)。因为我们在输出的时候,我们的网状激活系统就会变得相当活跃,不断「心算」,不断产生新的链接。

我们的短期知识,就会被不断被唤醒,编入到已有的认知体系之中,成为一份子。这也是咱们所说的「内化」。

002 / / /

输出的方式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说」和「写」。

先来聊聊**「说」**。

读完一本书,合上书,用5分钟时间,说一说这本书讲了什么,这就是输出。这和念书时,老师经常说的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全文,是一个意思。

可以试试,把看过的书、电影、文章,学过的课,当天的感悟,录下来、或者拍成视频。

这么做,有三点好处:

说,本身是一种最方便快捷的输出形式。

它是一次锻炼口才的绝佳机会。

锻炼自己的非语言能力。包括语气、语速、语感,(拍视频时)面对镜头的感觉、眼神、小动作……

另外,还有两种「同时输入输出」的方式。

一种是,输入时大声朗读出来。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把重要的知识点,多大声读几遍。

另一种是,带着问题输入。

开始输入前,花上15秒问问自己,比如,我为什么要选这本书(影视剧/文章/课程)、我希望学会什么知识点。这种带着问题去学习,大脑里就像装了一个搜索引擎,但找到相关的答案,就会快速抓取它,并记住它。

再来讲讲**「写」**。写分为两种:动笔写和打字。

你知道吗,**经常动笔写东西,会让人更聪明。**这个理论不是我编的,而是来自一本由日本知名的精神科医生兼作家——桦泽紫苑在《最高学以致用法》(台版译名)里讲到的。

事实上,本文的内容,大多引用自《最高学以致用法》这本书。

人在动手写的时候,会不断刺激「网状激活系统」,它就会变得越来越活跃。就像练肌肉一样,一直被刺激,一直被锻炼。脑子就会「越转越快」,也就是越来越聪明。

所以说,在学习某个知识点,不要只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而已,拿一只笔,边学边写,可以是某个名词/知识点的重复,也可以写下当下的感想。总之,想着这么做会变得更聪明,是不是立刻就有动力了呢。

不知道你是怎么写东西的,我一般更喜欢用电脑码字写文章。那这样,大脑是不是得不到锻炼了呢?并不是。

如果只是单纯地做笔记,桦泽医生更建议用笔来记录。但如果是码字写文章,你的「网状激活系统」一直被刺激,一直在扑腾,那效果也是一样:通过写不断输出,内化学到的知识。

003 / / /

另外,调动「说」和「写」,还有个惊喜。

说话,需要使用到口腔和喉部肌肉,而手写/打字,则需要使用到手臂和手指肌肉。不管怎么说,都会启用运动神经和肌肉。

而通过「说」和「写」使用运动神经和肌肉产生的记忆,称之为「运动性记忆」。由于这种记忆在大脑内动用了众多神经细胞,神经路线极其复杂,因此更容易被记住。

所以,如果先提高演讲能力,那么对着镜子、对着镜头多练。效果自然而然就出现了。

你看,这又是一句听上去很普遍普通的道理。但没办法。为什么道理我们都懂,却依旧做不到呢。

所以,替你把这里面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掰开理顺,帮你更好地运用它。

004 / / /

输入+输出,是不是就能学会记住了呢?不,还不够。

你还需要「反馈」。

如果没有反馈机制,输入和输出,就像个一直原地打转的圆圈。而一旦加入了反馈机制,它就成为了一个螺旋上升的「龙卷风」。

互联网时代,不管你是写,说,或是拍视频,总能找到平台去发布。如果你说,你不想给太多人看,那么发给亲人朋友,让他们给反馈,也一种很好的方式。

但如果只是害怕被别人看到,被别人笑话而不肯对外发布呢?大可不必。真的。我不想像其他人一样劝你说,你又不是什么名人,可能根本没人会看到你的东西。我只想说,学习这件事,自顾自地前进就好了。

学习初期,跌跌撞撞没什么丢人的,所有人都是这么过来的。

至于有人会酸唧唧得嘲笑你,是因为大部分人的心态是:只要你过的比我好,我就受不了。所以,screw them!

有什么能比「每天都比昨天进步一点点」更值得去做的事儿呢。现在你又有了「如何更好学习」的方法论,去做就是的。

咱们一起加油!(๑•̀ㅂ•́)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