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喜欢写作,然后赚到了钱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三十二岁,他是全世界作家中首屈一指的亿万富翁;上世纪八十年代,他被誉为“现代惊悚小说大师”;二零零三年,他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终身成就奖。也许你依旧不知道他是谁,但一定看过好莱坞大片的你想必听说过这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没错,他就是斯蒂芬·金。

但凡杰出作家,往往拥有一个爱好写作的童年。在我们认不了几个字的年纪,七岁的他便创作了一个长达四页的魔法动物故事。母亲付给他一美金,这便是斯蒂芬·金的第一笔稿费。创作的热情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一扇崭新世界的大门对他敞开了。

自由的家庭教育不仅包容了少年对《白雪公主》的兴味索然,而且鼓励他深入钻研血腥、恐怖的“少儿不宜”。动之于心、形诸于笔,爱极了恐怖片《陷阱与钟摆》的精彩心动,当即动笔改写为小说,自编自印。出人意料的是小说大卖,反响极佳,短时间内便获得了一笔可观的零用钱。

尝到甜头的斯蒂芬·金再接再厉,短短一个暑假又自编自印了一本《外星人入侵》的故事。在学校小有名气的他自然再次收入不菲,但此刻,风头正盛的他,却遭到了师长的鄙视。少年的心智尚未成熟,校长的当头一棒使他对自己长久以来的爱好产生了怀疑,“这些都是垃圾吗?真的只是浪费时间吗?”

即使对校长的斥责半信半疑,斯蒂芬·金却始终没能放弃恐怖小说。也许是因为心中的执念,也许只是因为囊中羞涩。毕竟通俗小说更受欢迎,也更容易出售,一笔飞来稿费可以补贴家用,也可以医治女儿的病痛。

如果生命可以快进,斯蒂芬·金就会知道,现在只不过是黎明前的黑暗。厌烦的工作和拮据的生活压得他喘不过气,纵然坚持写作偶有收入,曙光却又在哪里?这一年,他二十七岁,年近而立,一事无成。压在他心口上最重的石头并不是穷困潦倒的境况,而是他究竟能不能成为一个作家?

相信这个问题不止困扰着他,也困扰着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很多跟我一样怀揣写作梦想的年轻人,究竟能不能靠写作为生?斯蒂芬·金的未来回答了这个问题。

斯蒂芬·金有一个爱他、懂他的妻子,她赏识他的才华,鼓励他继续写作事业,还从废纸篓里翻出《魔女嘉莉》的手稿,“我很喜欢这个故事,你一定可以的!”妻子一语成真,《魔女嘉莉》出版了,一举登上畅销书排行榜,曙光出现了。

一夜功成的斯蒂芬·金没有懈怠,而是更受鼓舞,大笔的稿费使他得以全身心投入写作事业。三十年不断更的记录由他创造,高产成为他的标签。三十年,他创作了四十本小说和两百个短篇,几乎本本畅销。曾有记者采访他为何如此勤奋,“我不断地写,因为这是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了。只有坐在打字机前,我才知道自己有多认真。”

认真对待每一个字,对笔下的文字负责,而不是脑子里只想着钱。款款爆文教我们日更半年,年入过万,这种金钱至上的思想导向真的正确吗?写作本应由心而发,超脱金钱之外,想太多,只会使创作难产吧。

无戒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 写作训练第108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