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旁边住着一位老人,她个头不高,头发花白,饱经沧桑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留下的皱纹。尽管老奶奶已经七十多岁,但精神仍然矍铄,脚步非常稳健,经常给人一种不服老的模样。但每次我看到她时,我总会想起多年前她对待自己的孙子时的自私和溺爱。
因为家庭经济的原因,孩子的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所以照顾孩子的义务就只能由老人承担了。在老一辈重男轻女的思想下,她很幸运,有两个孙子:大康,小康,这足够使得她在其他人面前沾沾自喜。然而,令人们都没想到的是,她对自己两个孙子的待遇简直是天壤之别。
我经常和她的孙子一起玩耍,眼里总能看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奶奶是最疼爱大康的,无论是玩具还是好吃的食物,奶奶觉得这些东西都是大康的,而小康却只能躲得远远的,默默的注视,口里不敢说半点话。每次做完饭后,奶奶都会主动把饭菜端到大康面前,看着哥哥大口大口地吃饭,她心里感到乐滋滋的,脸上充满着笑容,如果碰巧遇到大康不吃饭的一天,那么老奶奶就苦心婆心的劝,直到满意的看着孙子吃完饭,她才高兴地收拾掉碗筷。无论如何,奶奶给大康的一日三餐不能少,也做的不会很差。而相比于哥哥,弟弟可就没这么好的福气了,每次饭煮熟后,老婆婆板着一张老脸对他大叫:“快点自己来端饭!”,如果行动慢了一刻,难免会有一顿恶骂。还不仅仅于此,洗碗、扫地、洗衣服,这些只要是他能做的都会让他去做。久而久之,我注意到大康越来越胖,弟小康却还是那么瘦弱,我当时也开玩笑的说道:“你两兄弟可真是一对‘胖瘦仙童’啊”。就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上十几年,直到上初中后,这一切才慢慢发生了改变。倒不是说她改变了对孙子的看法,而是因为我们村中没有中学,所以为了求学两孙子要去镇上读书。家里离镇子较远,徒步要有两个时辰,于是两兄弟就开始了住校生活。在上中学之后,哥哥不好好学习,跟着一群人混社会,成绩在全年级垫底,吃喝玩乐,抽烟打麻将,哥哥那是样样精通;但弟弟却不同,他勤学好问,努力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每年捧回的奖状贴满了家里的半壁土墙。尽管如此,老人还是向往常依旧,对哥哥溺爱有加,对弟弟冷眼旁观。
同时,也就在这几年中,村里面的人渐渐认识到了读书重要性,努力让他们的孩子去最好的学校读书,有的甚至花大钱带去城里面读书。每次老奶奶和村里的人闲聊时,人们总会说:“哎呀,你可真是好福气,有两个这么好的孙子。听说你家的小康读书很厉害,每次考试都有奖状。要是我家的孩读书和小康一样厉害,他想要什么我就给他买什么。”老奶奶听的越多,心里自然也就越开心。私下里也开始慢慢地注意起自己的小孙子,渐渐地,她也发现原来小康的身上还是有很多优点的,读书好也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她在心里也一步步地接受着小孙子,从最初的大声喊叫到现在的平等对待,慢慢地接纳了自己的小孙子。
今年过年时,我又一次去了他们家。那个偏爱的奶奶早已经不见了,在我眼中的是一个可爱,善良,有关怀心的奶奶,她对待生活积极向上,对待孙子一视同仁。我由衷的为她感到高兴,为她的两个孙子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