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相处叫尊重

时尚的穿搭,总能在课堂上绽放出独特的光彩,每一次亮相都像是行走的时尚图鉴,为知识的传递增添了几分灵动的气息;而她活泼开朗的性格,更是像一束暖阳,照亮了英语课堂的每个角落。当她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讲述英语课文时,爽朗的笑声总会顺着窗户缝溢出教室,让原本枯燥的语法知识也跟着跳跃起来。这便是我们可亲可敬的英语老师。

清晨七点的校园还浸在薄雾里,初升的太阳把香樟树的影子拉得老长,几声清脆的鸟鸣刚落,就听见她自行车的铃铛声由远及近。“老师早上好!” 沿途的同学探出头喊,她便侧过身,眼睛弯成月牙:“早呀,快点进教室早读哦。” 日子久了,那句 “老师早” 和放学时的 “老师再见”,成了我们与她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

只是这份如朋友般的亲近,却因她的严格要求泛起过涟漪。班里渐渐有了些嘀咕声:“作业批得太细了吧”“连打招呼都要管”…… 这些话飘进我耳朵时,总让我想起她改作业时趴在桌上的背影 —— 红笔在本子上勾出的波浪线,比任何装饰都认真。

那节英语晚课的场景至今清晰如昨。

下课铃的余音还在教室里打转,几个男生正围着讲台打闹,课代表拍着桌子喊 “上课了”,声音却被淹没在笑闹声里。直到门 “吱呀” 一声被推开,老师抱着试卷站在门口,脸上的笑意瞬间凝住。她没说话,只是把试卷 “啪” 地拍在讲台上,批作业用的红笔从书本中滑落,在寂静里发出清脆的声响。全班的目光齐刷刷投向她,我瞥见同桌攥紧了衣角,后桌的呼吸声都轻了几分。

“上课铃听不见吗?” 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冰碴,片刻的沉默过后:“小 A,小 B,站起来。”

所有人都愣住了 —— 那是班里公认的尖子生,从不会在课堂上出错。

“为什么每节课都低着头?昨天放学,为什么故意绕开我不说再见?”

前排传来细碎的辩解:“昨天放学走得急……”

她突然提高了音量:“我在意的不是一句‘再见’!” 灯光下,她的睫毛在眼睑投下颤动的影,“这是礼貌,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尊重。你们觉得我要求严,但背后议论‘老师管太宽’,难道不是对我的不尊重吗?”

晚课结束时,走廊里挤满了说 “老师再见” 的同学。我收拾书包慢了些,路过办公室时,看见她正趴在桌上整理卷子。空调的风把她的刘海吹得微动,桌上的保温杯早没了热气,只有红笔在纸上划过的 “沙沙” 声。窗外的天已经墨黑,隔壁办公室的灯次第熄灭,只有她桌前的台灯亮成一方暖黄,把她俯身的影子拉得很长,像极了课堂上她总爱画的那个 “尊重” 的英文单词 “Respect”,每个字母都站得笔直。

回家的路上,路灯把我的影子切成一段段的。忽然想起一次课堂上她对我们说的话:“优秀不仅是分数,更是懂得尊重他人的温度。” 那时我听得有些出神,现在才懂,她每天七点到校时自行车铃里的回应,晚课上拍在讲台上的严厉,深夜灯光下批改作业的坚守,全是她用行动写下的注解 —— 尊重从不是单向的要求,而是她用晨光、暮色和无数个伏案的夜晚,与我们完成的一场双向奔赴。

此刻又路过校门口的香樟树,叶片在风里沙沙作响,像极了她常说的那句话:“相处就像树与风,你懂得弯腰,我便送来清凉。” 原来有一种相处叫尊重,它藏在清晨的问候里,躲在晚课的严厉中,最终落在每个懂得体谅的眼神里 —— 当我们学会在 “老师再见” 里藏进真诚,在倾听中给予专注,便是对这份 “尊重” 最好的回礼。因为真正的尊重,从来不是教科书上的词条,而是让每段相遇都能在理解的土壤里,长出最温柔的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