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快乐,我是晴哥❤
在卸载了抖音、微博等一系列软件之后,感觉自己快回归原始社会,消息闭塞,很多讯息后知后觉。
“鲸落”这个词大家应该不陌生吧~这不,到了今天我才知道,4月3日中国科研人员首次在南海海底发现“鲸落”生态系统。
1♀
学过进化史的我们应该知道,所有的生命起源于海洋。最初的陆生动物是3亿6千万年以前,从海洋来到陆地的,它们是今日栖息在地球陆地上的祖先。
鲸鱼的进化是一个漫长而又孤独的过程。
鲸的祖先和牛羊的祖先一样,最初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就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
大约6000万年以前,它们之中有一类又返归了海洋,这就是鲸的祖先。又经过很长的时间,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所以人们误认其为鱼),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鲸鱼是地球上体型最庞大的动物,最大的抹香鲸体长可达30米,重达三十吨,陆上最大动物大象才6吨。
鲸鱼严格来说不属于鱼类。它用肺呼吸而不是用腮呼吸,不是卵生而是胎生的恒温哺乳动物。
2♀
鲸落(Whale Fall),指鲸死去后沉入海底的现象。当鲸在海洋中死去, 它的尸体最终会沉入海底,生物学家赋予这个过程为鲸落。
一座鲸的尸体可以供养一套以分解者为主的循环系统长达百年。
鲸落是指鲸鱼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与热液、冷泉一同被称为是深海生命的“绿洲”。
当巨鲸感到生命将尽,它会漫游到一片深海海域,静静地等待死亡来临,当死亡的阴影完全笼罩它巨大身躯的时候,伟大的鲸落就开始了。
所以,有一句话说:一鲸落,万物生。它的死亡是留给世界最后的温柔。
3♀
在网上有这样一个疑问:
“我很不理解,为啥把一个动物的死说得这么唯美 一生吃了多好吨食物,死后尸体被其他动物蚕食分解,需要这么浪漫的说法吗?我觉得就是鲨掉~”
上文有说“鲸落”是深海的“绿洲”,看到“绿洲”二字,第一反应会想到沙漠吧。
为什么会说深海是海洋的荒漠呢?
国际上对深海的定义是200米以下水深的海域。深海特点为:高压、底层水流速缓慢、无光、水温低,盐度高、氧含量较丰、沉积物多且多为软泥和黏土。
海洋中很多地方的深度都是超过了200米的。像太平洋的平均水深达4千米,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的地方达6~11千米,是已知的海洋最深处。
目前为止,人类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还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
那么在人类目前探测器检测不到的深海,生存环境只会更恶劣。
4♀
万物生长靠太阳。
初中的生物课本有说到,阳光就是最初的能量输入,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能量聚集下来,食草动物吃植物,食肉动物吃食草动物,动物死后在化为肥料滋养生物,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生态系统。
然而,深海最大的特征是寒冷、黑暗。这就意味着,阳光照射不到的深海,很难生长出植物这样的自养生物,食物匮乏,生存条件恶劣。
深海生物只能靠吞食异养生物或者"天降横肉"生存,而鲸落就是最好的"天降横肉"。
1998年,夏威夷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北太平洋深海中,至少有43个种类的12490个生物体是依靠鲸落生存的。其中一些海洋生物包括蛤蚌、蠕虫和盲虾中的稀有品种,会在尸体旁一点点吃掉残余物。
虽然说鲸落系统对于海洋的生态系统十分重要,然而,鲸落现象并不是很常见的。科学家表示,到现在发现的鲸落还不足50个。
鲸鱼确实是体型巨大的哺乳动物,可是地理课本上学的“陆地占二九,海洋占七一”,海洋面积有多大?3.6亿平方公里的面积都是海洋的天下。
这样看来,在茫茫大海中发现一头沉入深海的鲸鱼尸体是非常困难的。再加上人类对海洋环境的破坏和一些捕鲸活动造成鲸鱼的数量比以前少之又少。这些依靠鲸落维持生存的物种的处境将会变得更加艰难。
写在最后:
这篇推文是对“鲸落”做了一个小小的说明吧。以前百度百科上对于“鲸落”的解释,因为我国科学家在南海的发现,词条上多一句话“2020年4月3日报道,中国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一个约3米长的鲸落。”
生于海,长于海,隐于海,归于海。鲸落也许是鲸鱼在用自己的方式回报养育了它多年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