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上书那一刹那,心情似乎得到某种解脱后的平静感,随之又陷进深深的哀痛之中。
我回想起我们村里的状况。
每当农闲,我们村大批青壮劳动力潮水一般涌向城市,然后分流在各个角落,做着最底层的的工作。他们来城里只是为了挣钱,为了活的好一点。穷人,终其一生,只是为了活着,为了活得好一点。在日复一日的辛苦劳作中耗费精神与体力,直至死亡。
阅读过程中,其中一些人的境遇,不禁令我心酸,数次想要落泪。
向学是一个年轻的农民工。他在内蒙古干校油泵。向学性格内向,也因为工作缘故,二十六岁还未找下媳妇,在农村这已属大龄青年。趁过年几天,家人不断安排他相亲,几经波折,找下一个姑娘。从相识到一起生活,不过十几天。刚过完年两人便去了内蒙古。书中有张向学工作时的照片,阳光下,年轻的向学蹲在泥土地上修理一个汽车零部件,他笑着露出了那颗大白牙。生活之于他很简单,有工作能挣钱,有一个妻子。他不会去思考如何改变既有的命运,对他来说只是像父辈一样活着。许多像他一样的人一出生似乎就被钉在某个既定的环境里。生命,只需按着一定的轨迹走,不必问为什么。
阳阳是一个读三年级的小孩子。跟着父母在外地上学。父母均在一家工厂上班。每天放学,其他孩子都回了家和父母在一起,阳阳则回到了工厂里等着下班后的妈妈给他做饭。有时阳阳撒娇哭闹,妈妈便责备他。他却闹着说同学们都回家了,没人陪我玩了。读到这里,心微微一痛。父母那么努力挣钱为了子女,可是子女却不得不跟着父母忍受异乡的孤独。
梁东似乎比书中大多数人幸运,读了大学。然而大学毕业的他面临各种问题。结婚买房榨干了父母血汗,他还要背负三十年房贷。他的人生像极了一只蜗牛,负重而行,至死方休。梁东,我从他冷静的叙述中觉察到,他的精神一直游离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多数通过读书从农村走向城市的青年,必然要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由农村过渡到城市?
我的出路又在哪里?我不禁问自己。经过所谓大学的熏陶,我发现我回不了农村了。农村的荒凉,人情,乏味令我苦恼不已,有时对它充满了仇视与怨恨,迫不及待想要逃离。我曾调侃自己,农村不能安放灵魂,城市难以安放肉体。农村身份对我来说成了一种耻辱。城里孩子多半大方自信敢于追求自己喜欢的事物;农村和贫困使我变得自卑敏感,遇到喜欢的人和事物从不敢主动追求。
后来读了些书遇见了些人,才发现是我认知出现了错误。经历了许多痛苦与挣扎才慢慢扭转这种错误的观念。
即便改变了原有的观念,生活这只凶残的老虎正磨着锋利的牙在前方等我。我不断尝试学习一个又一个技能。等靠近它时,做到不被它撕咬。
看见别人写作赚了钱,就满怀热情投入到写作中大军,可是写出来的文章连自己都看不下去,挫败感布满全身;曾加入一个辅导机构宣传招生,教给我一整套话术,面对十几二十岁的同学我实在无法欺骗他们,最后有始无终。
或许,生活对我来说就是一个不断打怪升级的过程。过程痛苦惨烈,但没得选。
前路茫茫,人生很长,不死终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