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第二(2.17)
2.17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子路啊!我教你的你全忘了吗?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就是知道。
随记:孔子又激动了,子路又挨骂了。相比较其他学生而言,子路被老师教训的次数最多,也最狠,孔子曾说子路没有用处——“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甚至说他不得好死——“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这是我最爱论语的一点。老师和学生,一个教,一群学,有的是不爱说话的,有的是爱问问题的,有的是爱开小差的,有的是常犯错误的;老师有时候表扬学生,有时候批评他们;老师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同一个问题对不同的学生,老师都有不同的回答;老师学生也有聚在一起闲聊的时候,聊聊人生,聊聊学问,发泄情绪骂骂人……
这是一群鲜活的人,其中有智者,有仁人,有勇者,有能人,唯一没有的却是“圣人”。孔子从没承认自己是圣人,孔子之“圣”,出于他人的景仰,出于子贡的宣传,出于学生的推崇,出于后人的编排。但是孔子又的确是“圣”人,他是个乱世碰壁、头破血流的理想主义者,一生所为堪称君子之道,对于他自己来说,他的一生大部分都失败了,只留下《春秋》一部书而已。而对旁人和后人来说,他留下的是足够指引社会发展、个人进步的智慧。
孔子的学生们尤其感受深切,他们的老师是个当世圣人,时所公认,他们由衷地热爱他,信任他。子路就是其中最坚定的一个。
子路是孔子的第一批学生,也就是孔子30岁之前收的学生,那时候孔子自己还未“立”,应该是艰苦自学的阶段,恐怕收学生也有拿两条干肉补贴家用的意思。子路对孔子,比其他学生看的更清楚。也许正是他跟随孔子之早的缘故,子路早早地看到老师的圣明所在,强悍的学习能力,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世所仅有,子路也早早地意识到孔子的缺点所在,所以子路由衷地热爱孔子,信任孔子,忠诚于孔子。
子路脾气莽撞,讲义气,又直率,经常犯错或者被同学当枪使,孔子常常不留情面,直言批评。这不仅仅是老师教育学生,更有多年相处的师徒之情。孔子骂宰我,骂冉有,和骂子路不一样,孔子骂子路,戏谑的多,玩笑的多。
“我实在没地方去的时候,就做个木筏子出海,到时候子路你跟我一起去。”
“太好了,谢谢老师!”
“呵呵,因为你除了比我勇猛一点之外,其他也没长处了,你留在这里将来比我更惨。”
“你们看看子路,每天一副气呼呼雄赳赳的样子,好像谁跟他有仇似的,我看子路将来肯定不得好死。”
“子路啊,你弹琴就弹琴,别在我房间门口弹行不行?”
子路是孔子最早的学生之一,到了后期,也就只有他,能对孔子提出反对意见。
在卫国的时候,子见南子,子路不悦。
厄于陈蔡的时候,子路对孔子消极等死的态度不赞成,责问孔子“君子亦有穷乎?”
鲁国季氏家臣公山不狃占据费邑的时候,派人来请孔子去当主政官,孔子当时正思官不得,正要答应的时候,子路跳起来阻拦:“公山不狃是鲁国叛贼,怎能帮助叛贼?”孔子只好作罢,还向子路辩白说,我到了那里也是为那里做好事。
晋国赵简子家臣佛肸占据中牟的时候,也派人来请孔子去主政,孔子又想去,但又被子路拦下了。于是身为老师的孔子也只能作罢,无可奈何地说出“坚硬者磨而不薄,洁白者染而不黑。丘非匏瓜,焉能系而不食”的辩白。
子路不仅仅是孔子的学生,他甚至还是孔子的朋友,按照孔子的说法,子路的“义”和“勇”,也是堪为人“师”的。
但是多数时候,子路还是被骂的。这方面,子路和颜回简直天渊之别,颜回受到了孔子无数的大力赞扬。
然而有件事大约能说明子路和颜回的不同:在孔子被厄陈蔡的时候,突围而出,颜回一直未出现,孔子很担心。之后颜回终于返回,孔子说:“你终于来了,我还以为你死了呢。”颜回答他:“您还没死,我怎么敢死呢?”颜回是仁人但没有实际的用处,而子路,实际上兼任孔子的保镖。所以孔子说:“自从子路来了以后,我就没有再听到过有人敢骂我。”
公元前480年,孔悝被胁迫把当时的废太子蒯聩迎回卫国当国君。子路为了救孔悝而与蒯聩的家臣战斗,在战斗中被敌方用戈将系冠的带子割断了,子路捡冠系带,被趁虚杀死,年六十三,死后受醢刑,被剁成肉酱。这是继孔鲤、颜回之后第三个重要的人死去,孔子伤心欲绝,大呼“天咒予”,晚饭的时候有肉酱,孔子不忍食用。
杨绛先生说“孔子偏宠子路”,我也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