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时候,我们开始在纸上一笔一画地写下《我的理想》,歪歪扭扭,纯然真挚。
初中的时候,我们想上一个重点高中,嘻嘻哈哈,懵然前行。
高中的时候,我们写下心仪的大学的名字,埋头苦干,抛洒热血。
大学的时候,我们埋头游戏视频,深知堕落但无力回天。
我的朋友Z小姐,初高中我一直将她视为我的英语标杆,我每次都暗恨为什么她成绩那么好还要我帮忙写英文作业,好气哦。但大学一年后,她为在擦边过四级而欣喜,对游戏英雄如数家珍。从小到大,在家长和社会这个大环境影响下,我们的前进轨迹清晰明了,我们笔直地向着目标前进。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设立目标呢,为什么老师家长们又要一直鼓励我们设立目标呢?
渴了的时候,我们会去找水,饿了的时候,我们会去进食,这些都是动物的本能。但人之所以为万物灵长,在于人会思考。在人类满足了他们的初级动机后,他们就会想办法满足次级动机了。而在明确次级动机时,认知因素(如目标)是很有影响力的。
美国心理学家洛克于1967年最先提出了“目标设置理论”(Goal Setting
Theory),他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能实现目标。
目标设定理论提出,目标是一个人试图完成的行动的目的。目标是引起行为的最直接的动机,设置合适的目标会使人产生想达到该目标的成就需要,因而对人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重视并尽可能设置合适的目标是激发动机的重要过程。
那些成功学也并不都是胡说的,把我们的目标写下来并做一定的处理确实有利于我们更接近我们想要的生活。但设立目标并不等于好高骛远异想天开,身无长物的想要在一年内资产上超过马云,从不认真学习的学渣在高考前最后30天说要考清华北大,这些不是目标,是大话。
那么,怎么样的目标才是有所裨益并且其实可行的呢?
根据目标设置理论:
1,目标要有一定难度,但又要在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
2,目标要具体明确(例如,对于写一篇文章来说,完成70%要比仅仅试着做做要好得多)。
3,必须全力以赴,努力达成目标。如果将你的目标告诉一两个亲近的朋友,那么,就会有助于你坚守诺言。
4,短期或中期目标要比长期目标可能更有效。比如,下一星期学完某一章节,可能比两年内拿一个学位的目标好很多。
5,要有定期反馈,或者说,需要了解自己向着预定目标前进了多少。
6,应当对目标达成给予奖励,用它作为将来设定更高目标的基础。
我们可以定下年目标,半年目标,月目标,制定周计划,月计划来完成目标。但有一点也很重要的是,千万千万不要把事情都推到周日做,真的,那会很忙,但负疚感会让你更痛苦,所以,可以提前完成的绝对不要拖着。然后在完成部分目标或大case后,就给自己一个大大的奖励,毕竟,我们是需要反馈和自信的家伙啊。
有时候生活太过平凡琐碎,我们需要完成一个个目标去体现我们的价值,也需要用完成目标的那份快乐为生活增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