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被推了一首歌,《在人间》。
也许争不过天与地
也许低下头会哭泣
也许六月雪要飞进心里
会有柏林墙出不去
一生与苦难做邻居
伟大时光已夺走你什么
在人间有谁活着不像是一场炼狱
我不哭我已经没有尊严能放弃
当某天那些梦啊溺死在人海里
别难过让他去这首歌就当是葬礼
很悲壮的一首歌,好像在恢复工作状态的第一周听不太合适,很丧很绝望。我瞬间联想到了大家熟知的《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那段对话:
- 是不是人生总是如此艰难,还是只有童年如此?
- 一直如此。
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觉得被父母管束是一种痛苦,迫不及待地希望自己长大;可是成人了以后,却发现等待自己的还有更多的挫折和失败,无穷无尽。怎么说呢?这一波苦恼过去了,就可以开始下一波了。
佛教说人有八大苦,相信大家也不陌生: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五阴即是五蕴,五阴集聚成身,如火炽燃,说,前七苦皆由此而生。我们害怕生之彷徨、老之羸弱、病之疼痛、死之无力,害怕亲人爱人的离去,厌恶要与仇人或者厌烦之人共事,也为心中无法填满的欲望痛苦。这些苦将常伴我们人间的路,无法摈弃,也难以释怀。
但很多人不知道,有一种苦,也来自佛教的教义,谓之坏苦。
什么叫坏苦呢?
坏苦,指的是我们通常快乐的感受。以佛法的智慧来看,我们所谓的快乐并非真正的快乐,其实质也是痛苦的。例如我们饥饿时想吃,吃饱了就觉得快乐,但如果继续吃下去,还会觉得快乐吗?身体脏了,洗澡觉得快乐,但长时间在水里泡着觉得快乐吗?无聊时看电视觉得快乐,但没日没夜的看下去,觉得快乐吗?
也就是说,我们的所谓快乐,是因为某种欲望通过外界的刺激得到了满足,心理上出现暂时的平衡,于是我们觉得快乐。然而,究其实质,吃饭并非快乐,倘若是,无论吃多少都应该觉得快乐。当我们带着强烈的欲望吃,吃到撑却还要继续时,快乐已转变为痛苦。佛教认为世间上一切通过欲望得到的快乐莫不如此,因为这种乐能变坏,因此称为坏苦。
连快乐都要和痛苦挂钩,这样的人生,你觉得累不累呢?
然凡夫俗子如我们,还是不要钻进这样无解的漩涡里吧。其实,我觉得坏苦这一说反映的是一个很典型的辩证思维。换句话说,世间万物,皆是对立统一。没有绝对的好,亦没有绝对的坏。比如你仔细琢磨,这坏苦坏在了哪里?吃饱了还要吃才会痛苦,得到了却还要更多才会苦。无休止的欲望和渴求,才是真正痛苦的根源。
如果我们知道见好就收,知道凡事有度,快乐就不会转化成痛苦。不是有这么一个词吗?知足常乐。
所以我们也不必觉得自己真如歌里所唱的那么悲凉。人世间走一遭,快乐还是痛苦都是我们的必经,既来之则安之。
曾经有位朋友说,人生下来就是来受苦的,苦一辈子,死了才是休息。我当时责备她太过悲观,她却很不屑地反驳:你只有这么认为,才能让所有发生的不快和痛苦看起来理所当然,也才会珍惜发生在你身上的幸福。
从某种角度来说,似乎也很有道理。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先做好最坏的打算,反倒能让人不再纠结当下。
其实还是一个意思:莫贪图莫强求,过好人世间的每一天,接受所有喜怒哀乐。好和不好,也就这一次了。
祝你们都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