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回家的时候,无意看到了这部电影的开头那部分,刚看到马学武向李宝莉提出离婚那里,就被打断没有看,今天打开bilibili时候,碰巧看到这部电影,才知道这部电影的名字是《万箭穿心》,改编自方方的同名小说,于是就花了1个多小时把这部电影看完。看完之后,大写的“万箭穿心”啊!
90年代的武汉,马学武和李宝莉一家三口终于要换房子了,房子是马学武单位分发的,就从搬家开始,马上就感受到李宝莉那泼辣、口无遮拦的为人处事风格,而马学武则唯唯是诺,不擅言语,为了后面搬进新家后的变化埋下了伏笔。
马学武,一个从从农村出来的、当上国企单位的主任,娶了一个在城里长大的、市场卖菜的女儿李宝莉,将就的结合注定了这场婚姻的悲剧。
道不同不相为谋,路不通不足以同行。或许,马学武就应该找像周芬那样有些许文化的同阶层的人,李宝莉就应该找像建建那样懂得过生活的精明生意人,两个三观不在同一个频道的人结合,无论是FM转AM,还是AM转FM,都不会有共同的语言。结合只为了单纯的结婚而结婚,生孩子而生孩子,过日子而过日子,落到生活上的柴米油盐酱醋,只为在同一个屋子下生活。人,何必要这样为难自己,何必要这样为难他人呢?
搬家的第一天,马学武就提出了离婚,此时李宝莉还是有几分姿色的,如果李宝莉在此时看透了两人的不同频道,同意离婚,各自走各自的阳光大道,或许就不会出现后面的一系列悲剧。心已不在家的马学武,在外面偷食了,然而一路作死的李宝莉,报警举报,导致马学掉了主任的官职,回到车间,又因为国企改革导致下岗,再发现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的妻子李宝莉举报导致的,懦弱的马学武心生不平,接受不了接二连三的打击,最后落下一纸遗书,从桥上纵身一跳,成为了那个拒绝承担责任的逃跑者,放弃了自己的母亲,放弃自己的孩子。这是马学武的悲剧。
李宝莉的悲剧在于她没有文化,不懂思考,全身散发着浓郁的自私自利的气息。从不肯给搬家工人加钱、不给搬家工人抽烟,才会导致工人对既要里子又要面子的马学武说了“怎么会娶了这样的女人”,造成后面马学武向他提出离婚,再到抓到马学武出轨的证据后不是当面揭发,而是选择心计地报警举报,再到马学武自杀后,独自撑起一家人生活的方式,她选择了利用自己的蛮力,而不是选择闺蜜小景向她提出的用铺面赚钱,最后到十年后,扁担还是扁担,只不过是扁担人的头发斑白,更可悲的是李宝莉一心只在撑起这个家,孩子全权交给婆婆照顾,导致母子翻面,被迫出门。这是李宝莉的悲剧。
曾以收保护费的建建,在一个斗殴中进监狱十几年,大好的青春时光都花在监狱里面,十年光阴过去了,出来后认识到时代的发展,社会在进步,不再是去做收保护费,做起了物流运输。倘若,这十年里面,李宝莉可以变通一下,用脑子稍微思考一下,向新知识学习一下,那么就不会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做扁担人的事情。她和她的好闺蜜小景是一对强烈的鲜明对比,同时丈夫出轨了,一个依旧生活依然潇洒,一个却用蛮力来获取自己的劳动报酬。这个大概就是,哀其不争,怒其不怨吧?
电影里面,只有一帧画面告诉我们:“十年后”。可这十年来,李宝莉一家是怎么样过来的?她是怎么样撑起这一个残缺的家的,从后面母子翻面看出,其实这十年,李宝莉单单在经济支柱的层面上已经心力交瘁,更无法在精神层面(文化层面)和自己的婆婆、自己的孩子沟通,最后才会落得孩子争夺房子,赶走那个如陌生人一样的、每个月交房租的“妈妈”。
李宝莉在天台上与孩子争论了一番后,颤抖颤抖地走下来,独自一个人来到马学武曾经跳江的大桥上,看着一群年轻人烧着烟花,拍着照,快快乐乐在一起玩耍,她面对着大江,泪流满面,哭干了眼泪,只有一个背影,一个人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也就想透了,看透了。回家收拾行李,拿出房产证给婆婆,用那个已经为别人挑了十年的扁担挑起自己的衣物,离开了这个以为是自己一切的、呕心沥血撑起的、残缺的家,婆婆没有留,楼下的孩子躲在一边。
这时候,无比感觉李宝莉她那种倔犟,顽强,以及母爱的伟大!
对于孩子的戏,不想过多的讨论,作为一个刚刚成年的孩子,作为一个目睹自己父亲被压迫致死的孩子,作为一个被奶奶灌输着不良思想的孩子,他用非理性的方式来评判出轨的父亲和小三的感情、守寡十年的母亲和建建的感情,终究还是一个无知的孩子。若干年后,他会后悔自己所做的一切。
影片最后以李宝莉坐上建建的车开出大门结局,这或许是最好的结局。在这一场人生戏剧中,没有人是胜利者。还是那句话,人,何必要这样为难自己,何必要这样为难他人呢?
推荐关心妍的一首歌《放生》
2018年1月14日/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