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讲述校园凌霸的电影。据说小说是郭敬明写的,比电影要残酷得多。
最让人热泪盈眶的自然是结尾女主不堪欺辱和压力,跳海了。在她奋不顾身奔向大海的那瞬间,响起了充满忧伤的《再见青春》:
再见 青春
再见美丽的疼痛
再见 青春
永远的故乡
再见 青春
再见灿烂的忧伤
再见 青春
永恒的迷惘
缓慢忧伤的旋律,让人不禁陷入对青春的缅怀追悼。
那灿烂的青春很快就会被岁月风吹雨打去。
所以看到这部电影,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一张张青春的脸。那么灿烂那么阳光,让人充满怜惜。
正因为如此,那些凌霸更让人痛心疾首。人人都希望长成一张没有受欺负的脸,可是现实总是那么残忍。更残忍的是无辜的美丽被摧残。这才是活生生的悲剧,把最美好的撕碎给你看。
为了不剧透我只说下个人的感受。不过我觉得这个故事改编的并不是那么好,参杂太多爱情的成分,当然青少年情窦初开情愫暗生是在所难免。但这部电影未免把它扩大化了。似乎青春离了爱情就不能独立存在。这太过狭隘了。
也可能是时代发展太快,幼儿园小朋友已经在谈恋爱了,我的思想难免老旧了。总觉得青春的朝气还是在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追问、对生活真相孜孜不断的追求上最活泼动人。
不过青春也是残酷的,充满了跟成人世界一样的竞争和压力。他们虽然是孩子一样的肉体,精神却在急速增长。再加上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压力,他们有时也不可避免地感受到被撕裂般的疼痛。甚至把自己变成双重人格。
不能因为自己成长在阳光中就以为所有人都不必面对黑暗的煎熬。家庭环境对孩子的人格塑造至关重要,父母是孩子的复印件。根据马太效应,那些在家庭中解决不好的问题最终都会变做社会问题。所以制止校园凌霸家庭的责任也不可推卸。再追究深一些的话,社会对女性要更宽容,对妈妈们应该多给予帮助和福利。同时要多一些可以开给父母的课程,那些做不好父母这个角色的人必定是小时候没有受到良好亲子关系的滋润。那些暴力是源于幼时无能为力的无处释放,它会如影随形跟随人的一生。那些欺侮别人的孩子都是自尊水平太低或者缺少被尊重的感觉。甚至被欺负的孩子也是有问题的。
青少年犯罪反映的是整个社会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当今社会问题的一个集中反映。经济衰退、社会轻微动荡,这些都会波及那些无辜的孩子。
救救孩子!
从每一个个人做起,从每一对父母每一个家庭做起。个体的行为难以预测,整个社会的行为却是可以根据统计学预测的。让社会变好,消除校园凌霸,每个人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