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合上书页,不禁叹感这一世梦境至今仍无人可解。一生都将花费在这大观园里,却又有几人懂她?封建社会的府第即使奢华无度,从本质上讲不过是外人无法感知的悲哀罢了。细致的笔触与玲珑的刻画之下,林黛玉的痴情,贾宝玉的执着,贾政的严厉以及贾母的慈爱都在纸上活灵活现。
故事从贾宝玉仙石下凡开始讲起,不久,林黛玉也被贾母接进荣国府,两人一见钟情。《红楼梦》整体的脉络,从这里渐序展开,在精巧的文字里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在不言而喻中向世人讲述了封建大家庭由胜转衰的历史。曹雪芹对这部著作可说是呕心沥血,煞费苦心。无数诗作都是他一手创来,把各位姑娘的风格(尤其是林黛玉的凄美之风)叙述得淋漓尽致。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书中绝世之作《葬花吟》。独自一人面对落花的悲情与林黛玉一手建起的花冢,更衬托了花开易见落难寻的凄苦,她在置身体会,由落花想到自己。“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自己将来也会有那样一天一缕香魂随西去,却不知即将身在何处,难免落泪,吟声中尽是悲情。
其实,哪里只讲了林黛玉一世,她的一生恰只是大观园荣国府的一个缩影罢了,曾经随口吟诗就博得众口称赞,却不像最后姐妹们各奔东西,只落得一种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哀伤,真可谓盛就盛得百花齐放,衰就衰得门可罗雀啊。
在故事的开端,大观园极尽奢华无度,吃穿用在旁人看来都是金贵无比。可到最后被抄家的时节,恰巧家中理事能手王熙凤也积劳成疾,因病去世。宝玉被道士带走,惜春出家,剩下姐妹自随郎君。至此,大观园的喧哗便是一去不复返。读到最后,不觉感慨真是世事沧桑。时间把一切都会带走,最后剩下的只是叹息。
荣国府那样珍贵的曾经其实也和曹雪芹有些联系,他早年是府第公子,后来因为亏空获罪被抄家,自此流落到北京西郊,过着贫苦的生活。这和当初是纨绔子弟的他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后又在1763年2月12日,因为贫病无医而逝。
曹雪芹的身后,是无数的谜。关于他的一切都存在着争议,恍然间像是一个梦从岁月的长河中滑过。正如《红楼梦》那般,一切都是一个梦,那些人物和语言全部是虚无的,不真实亦是不存在的。但这个故事从来就没有从我们的视线里消失过,那的确是一个梦,却很值得时光去打磨,锤炼。即便确是满纸荒唐言,却清晰地描画出那年人生的沧桑,令人叹惋。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