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九月九日,重阳,是登高望远的好时节。九月九日,当赏菊饮酒,是“菊花须插满头归”的一番任性逍遥。
然而,劈头而来的“行军”二字,如秋风肃杀,令这个重阳笼罩了悲凉慷慨的兵戈之气,亦使思乡沾染了战乱的忧虑与沉重。
正值安史之乱,长安未收,苦闷,茫然,诗人连登高都已无心无绪。是啊,山河飘摇,百姓疾苦,此刻登高,看到的怕是秋风飒飒,落木萧萧的凄惶吧。而烽火连天的岁月,除了离乱,还有什么呢?“强欲登高”的诗人,抖落了一地的凄凉。他眯起了双眼,漠漠风烟里,极目天涯处,是一重山来一重水,山水之外是望也望不到的失陷的故园,曾经繁华的帝都。
愁绪纷沓而来,千丝万缕无处可解。于是,盼极了有一壶淡酒,有一个知己,可慰藉那千疮百孔的破碎心肠。遥想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尚能隐逸南山之下,当一个洒脱的五柳先生,独坐菊丛,采菊东篱,无酒之时尚有好友王弘应时送酒,共图一醉。此刻,一身素衣的诗人,面容萧瑟,情思复杂,却唯剩有一声长长叹息。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的确,军旅之中,又哪里能有这样的闲情与福分?花和酒的那些雅事,花和酒的那些繁华,早已凋零在叛军踏马长安的血腥里。那冷香扑鼻,姿态万千的一丛丛黄花,在战火纷飞的长安故园中,寂寞地开,寂寞地败,再也不见赏花惜花之人流连。
我不知道诗人此刻可有泪千行,但那幅沾染破败残血,开在残垣断壁,萧瑟在秋风中的丛丛黄花的画面,却以一种无比凄凉的姿态,湿哒哒地、苍凉地糊满了我的心头,钝痛而又尖锐,触目惊心。
然而,在那锥心之痛的一字一句中,却又生发出难以抑制的渴望,那是诗人岑参对收复故园的念想,是对生活安定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