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说:“余于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尔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
这段话告诉我们要熬得住苦:做事要下笨功夫,要下慢功夫,没有速成的捷径,每天进步一点点,自然会水到渠成。
《卖油翁》里,陈肃公的箭术天下无双,但是卖油翁总结为“无它,唯手熟尔”。卖油依然如此!天下事皆如此,再聪明的人,也需要下笨功夫,这可能也就是现代人经常说的“一万小时定律”吧!
读到了唐伯虎的故事。
唐伯虎特别聪明,他似乎不需要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就能学富五车、纵横古今。
周围人都这样形容他,众人的夸耀使得他自己也信以为真,他不再上学,整日饮酒作乐,连考取功名也不放在眼里。
幸好,他的好朋友祝枝山前来拜访他,承认他的天分,但也提醒他:若无十年寒窗,妄想金榜题名。
唐伯虎听从了劝告,谢绝来客,闭门苦读,终悟学业之道。
现在的孩子,不得不说都很聪明,但是在下路功夫上差强人意,部分孩子喜欢寻求捷径,看到一些标榜捷径的方法都会趋之若鹜。最终却也与成功失之交臂。
聪明人要下笨功夫,聪明人回下笨功夫。你足够聪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