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上了三十岁以后,我都很少因工作的事情发火(伤心和焦虑除外)。总觉得孩子和班级出了再大的事情,肯定都是有原因,找到源头都是有办法可以解决的。孩子就是那么一个间歇性无规律又可操作运转的家伙,惹人生气的本领和逗人欢喜的本领并驾齐驱。尤其近一两年,跟着小伙伴一起读儿童心理学之类的书籍,越发觉得理解和接纳的重要。在班里虽也忍不住牢骚几句不当的言语,但大多还是尽可能的控制和理解孩子。
但元旦放假那天,听了一个妈妈的几句无心的吐槽,压抑千年的洪荒之力似乎又被点起。
上周流感严重,好几个孩子发烧被父母接回去了,放假那天一个妈妈提前来学校收拾书包和假期作业,因为我在教研,所以耽误了点时间,这位妈妈很显然已经有点着急了。催孩子收拾书包的时候,就跟我有意无意的说了几句:“这娃就是磨蹭,不操心。可粗心了,一点都上心。我说人家都比赛啥的,她就不积极参加。我问她吧,她还说自己参加了就是没选上。没一点上进呀……”孩子也在跟前,很显然并不愿意听到妈妈这样的评价,但反抗的声音还没落下,就被妈妈打断。于是我让她去找数学老师要作业,试图替孩子说几句,但似乎还未能平息这位妈妈此刻的情绪,孩子就回来了,见妈妈又在老师面前说自己的不足,孩子就又顶了几句,显然未果。因为还着急接姐姐,这场没有结论的对话就急匆匆的结束。望着孩子倔强又委屈无奈的眼睛,顿时为自己的无能窝火。
假期结束返校,自由写作课后,那孩子交来写了一篇《妈妈,你不应该这样说》。看来那天的事情对他的触动确实很大。
“我不想让妈妈在老师面前那样说我,但她还是一口气的说了出来。我不知道妈妈为什么要跟赵老师说,后来我想那应该是想帮我改正那些毛病吧。我身上的毛病爸爸妈妈都知道,但爸爸并没到处说,我想他是认为我一定可以改掉这些毛病吧。但妈妈却总是跟别人这么说,但跟别人说哥哥的时候,却总是说哥哥好的地方。我觉得妈妈认为我没有哥哥好,他比我大10岁都已经自己打工,挣下的钱还给爸爸妈妈很多。爸爸妈妈可能就觉得我不会那样尽孝。这让我很着急,可我现在真的还没有那个能力。有时候,妈妈会让我做好一切,所以我每一件事都尽力而为,可每回妈妈还是让我再努力、再努力。其实您一点也不了解我,您也不知道我在喜欢的事上会多么努力……”
平心而论,虽然这孩子在学校不是特别耀眼卓越,但真的是没有妈妈所报吐槽的那些,反而给大家的印象都还不错。足球课上,她是班里主力,好几次腿踢伤流血都不下场;跆拳道实战,面对身高体重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一点不畏惧;文化课作业总是早早完成,成绩也是很稳定。有一次在写梦想的时候,她告诉要做一名特警。我听了时候特别惊讶,一个女生做特警意味着什么,我简单的跟她说了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但她告诉我:她看了很多相关的书和电影,也知道自己会遇到什么。但就是想做特警。那瘦小身板却一脸的坚定和倔强,让我觉得她很不一样,甚至充满一股敬意。
时隔今日,我对那位妈妈的话早没了怒火,冷静下来后。发现:没做妈妈的女人会聊美容、服装和八卦,但做了妈妈的女人聊天话题一定少不了自己的孩子。妈妈在老师(或外人)面前吐槽孩子的行为,绝不是个例。妈妈那番话也定是无心之举,或者就是爱之深责之切吧。我也经常跟人聊孩子。当然负面的占大比例,因为焦虑啊,也想找人帮忙解决。
但我觉得聪明的妈妈不应该当着孩子的面吐槽、抱怨一大堆自认为的毛病。当然,多数情况下,妈妈的抱怨也不是空穴来风,孩子肯定在生活中有那些行为的表现,还有一种情况只是一种感觉,类似于“你妈觉得你冷”的感觉。就像故事里孩子说的那样“您并了解我,不知道我喜欢的和心里想的是什么?”虽然内心对妈妈说这样的行为还是有怨言,但孩子还是善解人意的把那些理解为“妈妈想帮助自己改正毛病。”
妈妈在老师跟前的那番肯定是想孩子改正毛病,但是故事里那一幕,结果大致有二:一、老师知道了孩子在家的那些毛病,老师有心呢,帮孩子改正,无心呢,就只是听了一顿牢骚;二、孩子发现妈妈在跟老师说自己“坏话”,在老师面前无地自容。若妈妈在朋友跟前吐槽子女,结果也大致有三:一、自己一吐为快,但孩子在亲友面前无地自容;二、所有的朋友都知道你家孩子有毛病,或庆幸或深表同情并给予你技术上支援。很显然从经济学上看,两者都不划算。(你自己算算,我觉得没毛病。)
这样推算,“妈妈发愁了,怎么做果酱?”以我的经验,步骤有三:
[if !supportLists]一、[endif]认识孩子、理解孩子。认识全面的她,并理解和接受不完美的现实。
[if !supportLists]二、[endif]跟孩子开诚布公,交流你发现的问题。表示理解,并愿意帮助,并和孩子一起改
进,给予他技术支援。让他并不觉得自己的那些小毛病是罪大恶极、无法拯救的“毒瘤”。
切忌把孩子的问题逢人便说,同时绝对不能跟外人当着孩子的面数落孩子的不是,那样不会刺激他发奋,只能带来无地自容和不自信。
[if !supportLists]三、[endif]跟“专业人士”交流沟通,这专业人士可以是老师或有教育建树的人,能够给予你
专业的建议,但前提是把孩子的情况全面的说清楚,找到问题的本源,才能对症下药。如果身边没有这样可信赖的人,我推荐阅读教育和心理学类书籍。你可能会觉得这招老套,学校老师解决不了问题后的一贯伎俩,把问题往家长身上一推,告诉家长要学习、要进步。但这真真是很关键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在教育上的投资绝对是稳赚不赔的生意。如果连家长自己都觉得学习、读书很麻烦,那你的子女为什么要爱上学习呢?
顺别提醒一下二宝妈妈,评价一定中肯,手心手背都是肉,即使有偏差,但一定不要表现格外明显。一定要记住:孩子是自己亲生的。
(此文适用所有爱之深、责之切的妈妈,并非对故事中的妈妈有意见。但还是希望妈妈们都能有所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