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
传统的精神科医学,的确把孤独看成一种病态。这一见解认为,能够建立和拥有亲密的人际关系是精神健康的标志,是人生的意义和幸福的主要源泉。反之,表明一个人存住某种精神疾病。
但是
- 我们得肯定人际关系的价值
- 还必需知道,孤独是人生意义重要的源泉
- 对于有创造天赋的人来说,甚至是决定性的源泉
事实
交往和独处本来就是人在世上的两种生活方式;
这两种生活方式必不可少,只是比例不一样而已;
由于个人性格的原因,一部分人喜欢交往,一部分人喜欢独处;
交往是一种能力,但是不要忽略的是,独处也是种能力;
并且在某种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能力;
原因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人之所以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
所谓的整合,就是让新的经验放在内在记忆的一个合适的位置上;
只有经过一系列的整合,外来的东西才能被自我消化,这样自我才是一个独立而又在生长的系统;
所以有无独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是否能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这同时又会影响到他与外部的关系;
事实上,无论活得多么热闹的人,都有最低限度的独处时间——睡眠;
不管你和谁同睡,你只能独自进入梦乡;
更有价值的作用
人类的创造历史表明:孤独有助于孕育,唤醒和激发精神的创造力;
无法断定,这一点对所有人都适用,或者仅仅适用于那些有创造天赋的人;但是我们确认,凡正常的人都有创造力的潜质,区别只是量的大小;
被迫的孤独
一般来讲,人的天性是不愿忍受长期的孤独的,长期的孤独往往都是被迫的;
比如牢狱之灾……
另一种情形则是疾病:耳聋,失明,跛脚,帕金森综合症;
强制的孤独,迫使人把精力都投入到创作之中,并且由于这种孤独把人和纷繁的
世俗拉开了距离,人是会获得看待世界和人生的一种新的视角
天生的孤独
不过,对于大多数天才来说,他们陷入孤独不是被迫的,而是由于自身的气质本身
大多数天才都有着忧郁的气质,而在孤独中写作则是一种自我治疗方法。如同一位作家所言:“我写忧郁,是为了使我无暇忧郁”;
但是那些创作力枯竭的作家,可能就会陷入深深的忧郁中,结局不是潦倒就是自杀;
野兽和神灵
回到亚里士多德的名言:“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就是神灵”
一方面,孤独的精神创造者的确是野兽:他们在社会交往领域明显低于一般水平。在社交场合他们显得笨拙和不安。有趣的是,他们倒是比较容易和小孩或者动物相处;
另一方面他们却同时是神灵,某种意义上他们不很需要和人进行交往了;
对于他们不是建立亲密的关系,而是创造成了生活意义的主要源泉;
宗教领袖们
孤独之所以为人生的中要体验,不仅是人在孤独之中可以预见自己的灵魂,而在让自己的灵魂和上帝,宇宙和无限之谜相遇。
三大宗教的创立过程,孤独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释迦摩尼独自在菩提树下冥思苦想后,豁然彻悟;
耶稣也是在荒野中度过了40天,才向人宣示救世;
默罕默德在斋月期间,要在山洞里独居;
这些宗教领袖并非鼓弄玄虚,在自愿或者被迫的长久独居中,一些普通人也会有与宇宙融合的“忘形一体感”,一种和“存住本身交流”的体验;宗教的感觉来源于“对永恒的一种感动,也就是一种无边无际的大洋似的感觉”;而拥有这种体验的人表示,这些时刻都是一生中最美妙的时刻,对他们的生活观念发生着永久的影响;
老人
最后,孤独的价值好像是留给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的;
“虽然疾病和伤残让老人在身体上更加依赖他人,但是在感情上的依赖却逐渐减少”;
孤独使得老人清晰的面对死亡,而热闹使得他们获得暂时的忘却和逃避,但是死亡终究不可逃避,而尊严的面对死亡是人生的最后一项光荣;
对于精神创造者来说,如果他们能活到老年,老年的孤独心境不但有助于他们与死亡和解,而且会使得他们的创造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一般而言,天才晚年的作品是更空灵、更超脱、更形而上;那时候他们的灵魂已经抵达天国的门口,人间的好恶批评已与他们无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