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边没有那么安全,也没有那么危险。邵阳这个事,对部分人的精神冲击不比唐山小多少。最让人绝望的莫过于假设自己在,能做到以一定代价保证熟人的安全,却无法让陌生人更安全。而担心安全的大多数是我的陌生人。曾经看到说古代战争中原王朝吃亏是因为战争欲望没有游牧民族强,战争成本高于游牧民族。放在个人身上,悍徒猖狂像极了当时的游牧民族,而身旁那一个个的普通人,像极了中原王朝的子民。
我没能力做鲁智深,但却有能力做吴三桂。
尝试了四五天作息规律,代价就是,彻底沦为一台工作机器,几乎失去了思考的时间……这次的不规律,是为明天的旅行而辗转反侧?还是为当前的无奈而无法入眠?
早起可以有一点空余时间,但却是带着这种倒计时压力的,压力与切割下,实在难以做复杂的思考,更难以读复杂的书(某音某视频号这种我最看不起的地方,却在悄悄偷我的时间不是没有原因,这种碎片化背景下有人欢喜有人忧)。
将两个时间片段加起来就是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吗?在数学上是,但在思考时间上,显然不是,而是归零。
不要感受倒计时的存在?可当知道这个时间不够整理文字,还能当它不存在吗?
那会的写作会给两节课时间,然后怎样怎样,我记得我的习惯是经常拖到两节课以后,甚至过几天才会去交作文本(不知道那位老师当时会不会因为这个恨我),现在我倒有些思念那种专门给出的整理文字的时间,尽管那会的这个“整理时间”受各种限制不完美,但好过没有。
再到考试作文,同样是在担心计时器的背景下写出来的几行可怜巴巴的文字。还有字数限制、格式限制、题材限制……
我知道脑子里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不缺文字的,现在也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缺无限自由地整理文字的时间——这个时间在很长一段时间是用不健康的作息换来的,当某些特征告诉你不能继续不健康下去,就会陷入一个两难境地——健康和思考,二选一。
过年回家之后留了很多照片,一直想用文字将这些照片还有十年前留的照片串起来,再留下拍照时自己的精神状态,却发现周末比平时更忙,这个更应该是不想让自己活在过去吧而是面向未来活在当下吧?
上次元宵佳节去杭州游玩同样有不少精神上的触动,然而,即将开启又一次的杭州旅行,但上一次的游玩依然只留下了一些赤裸裸的照片。
挺悲哀,真正想好好记录的东西一拖再拖,反而一些比较没那么上心的东西却能记录下来。
期待无限自由创作条件的回归,希望它不是以健康为代价回归。更早地睡更早地起吗?只要足够早,早到感觉不到倒计时的存在。
健康问题,是容不得继续忽视下去的。
早睡似乎没那么难,难的是,它让我做机器我却偏要做个会思考的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