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不能快跑。这是我睁开眼睛之后脑子里浮出的第一句话。其实我并没有睡着,只是闭眼躺着而已。贫血和低血压让我跑快一点都能明显地感受到心脏的疲惫,每到这个时候,无论是中午还是晚上,我都会失眠。
早上碰到一个健硕的老者,他好心拉着我快跑了两公里,午休失眠是我消化不了这份好意的结果。索性起来继续看《海拔五千的青春》,最后几页了,是在探讨生命、精神和意义。人在极端的环境中容易思考这些,就像在海拔五千的阿里,在狮泉河冰冻的浪花边,以及像我这样有些孱弱的人心里。正像书中所说,当人们体验过某种残酷之后,就会由衷的感慨生命真好,活着真好,年轻真好。这是书的最后一句话,也是因为这句话,我想写这篇读后感。
人类是一种很特别的生物,他的灵性让他们可以征服许多不可能,就像常年驻扎在阿里的军人。书的第一辑是写新到阿里的故事,介绍了各种高原上才有的景象以及经历。艰难,很艰难,是我在上海这个比海平面高不了几米的地方阅读产生的最大感受,也因为对比与身处环境的温馨,使阅读更增添了震撼感。但是,让我惊讶但又释然的是,虽然环境恶劣,年轻的人们总有笑声划过,让这样雪白、萧索、空旷的世界增添色彩和暖意。果然,年轻真好。
人类灵性的另一个维度是找到乐趣,这也是伴随着征服的一个维度。坚韧配上乐趣,海拔五千米,也总有青春。书的第二辑写的是一系列吃饭的故事。能吃,总是幸福且有趣的。因为自己也是出自军人家庭,所以对书中描写的某些场景格外熟悉和亲切。比如吃罐头,再用盛罐头的盒子打磨成小的器皿(行军锅);比如如何获得饺子皮,是先用压面机将面团压成面片,然后用大瓶盖一类碾压成饺子皮;比如过节时的会餐……苦中作乐原来真的有乐趣,这样的乐趣让毫无温度的时间产生出光芒,各种形状的光芒,温暖见证过的和没有见证过的我们。
书的最后一辑比较沉重,讲述了信使、阵亡、送葬……一系列最牵动人内心的故事。书中的毕淑敏可以一连写三十封信,想象一下军人对信使的依赖,因为信使的另一头,就是家、亲人和朋友。“十五的月亮,照在边关照在家乡”,这是多少军人听过泪目的军旅歌曲。父亲曾给我讲过这首歌的故事,说这首歌乍一出品的时候,备受大家喜爱,但是后来却禁止播放,因为听过的军人无不引起想家的共鸣,这让人想家想到难以安心工作。关于阵亡那一段更是让我多次红了眼眶,多么年轻的生命,还没有想好该怎样过好多彩的一生,就壮烈牺牲。因为同样送葬过父亲,这令我更添疼痛,父亲的仪容不似年轻的班长,脸上盖上了皱纹,可是他仍然是年轻的,还有许多生活的物件没有体验过,只把遗憾深深地刻在亲人的心里。活着真好。
在写字的空荡中,我时常陷入某种迷茫,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人的精神是从哪里来?像书中毕淑敏在狮泉河边问过的那样,我们也会时常跌入这种问题的河流里。她说很大一部分,甚至关键性的启示,是从大自然而来;和江河湖海晤谈,和每一棵树握手,和每一株草耳鬓厮磨,才会顿悟宇宙之大、生命之微、时间之贵、死亡之近。我想,除此之外,还有静坐于心,把自己回归到自己的内心,才能清晰地感知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对宇宙、生命、时间、死亡心存敬畏和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