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
强乐还无味
进入2021年的夏秋,“双减”政策持续落地的同时,俞敏洪的抖音多了许多游山玩水的内容。在动荡不安的日夜,从这些频繁更新的视频,我们能够感受到他竭力想让内心平静下来,像打坐的小沙弥,口中念念有词,“静,静,我要静静”。
名山大川,斜阳古道,文化人的胸中块垒,大抵总需要身外之物来压制的。
在此之前,潘石屹勤学PYTHON编程,任大炮当木匠斧凿刀削,也曾让人侧目。然并卵,强乐还无味,时间不长,终归于沉寂。
俞敏洪说过,他平生最佩服弘一法师,可以真的放下所有。
弘一在壮年诀别尘世,遁迹山林,终身跟青灯古佛为伴。粉丝俞敏洪也走进了山林,但他还是会回到位于北京中关村核心区的办公室;很多个不眠之夜,一直到十二点他才会断开抖音直播,离开新东方大厦。
中关村是上班族996的发源地,其实该村的很多老板,披星戴月,可称007。
转型,还是善后
只看社会舆论的关注热度,相比较于马化腾、李彦宏、张一鸣这些人,俞敏洪确实是个明星型老板,他喜欢跟年轻人讨论社会人生,他有不自觉洋溢的使命情怀,他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常常会被媒体和网民放大了条分缕析。
而自“双减”政策浮出水面,新东方公司和它的老板一起,备受各界瞩目。
根据新东方2020财年的财报内容,K12业务不光占去公司营收的三分之二,也是公司收入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新政之下,K12归零,股价直线暴跌九成,几万员工各奔东西,商场的大悲大喜,从来就是这般冷酷无情。这也是近一年俞敏洪开始频繁在抖音露面,最近又规划进军直播带货的现实背景。
俞敏洪要和公司员工一起带货,切入农产品细分市场,他自称从小对农业感兴趣,什么都种过,这当然不全是实话;真爱农业你不会拖到六十岁才来惦记。
经济日报署名佘颖的评论文章《新东方不应照搬李佳琦》,倒是不留余地地说了大实话:新东方是想从一种快钱跃进到另一种快钱。
新东方的前员工罗永浩就是个赚快钱的好榜样,员工能赚,老板为什么不能?赚到快钱,或能挽留资本市场的信心,毕竟大部分高管的荣华富贵和身家性命都在市场里头呢!
但是农产品品类,应该说最难赚快钱,我国农业的分散性,农产品的不稳定、不规范性,供应链建立的巨额投入,都是制约农业电商做大做强的众所皆知的原因。前若干年,大量的风投资金已经在押注农产品整合平台,重金砸了进去,目前并没有听见什么响儿。
如果快钱真那么好赚,李佳琪、薇娅、罗永浩们似乎没有理由视而不见。
可见新东方转型做农业电商平台,并不比其他企业有什么优势,那么其成功的可能性也就可以预知。
大公司转型,等同于二次创业,教育领域的转型,以我们现阶段的国情,转到哪个方向都是铁板一块。经济日报评论说,俞敏洪应该关注农民职业教育,以及周末研学市场。佘颖当然知道政治正确,她哪里知道,赔本赚吆喝的生意,三瓜两枣的事情,百年树人的伟业,上市公司是没有强烈动机去做的。
所以,与其说新东方面临着转型危机,不如说是善后危机。坦诚接受“走投无路”的严酷局面,一天三顿肉改成三天一顿肉,满足于做个偏安小朝廷,是一件极其痛苦却非常现实的抉择。
动物有生命,官员有政治生命,为什么你俞敏洪就不能有“教育生命”呢?普通人的天花板是能力,人脉,是机遇,俞敏洪的天花板是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制度。
纵横捭阖如毛泽东,晚年不也感慨“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吗?他老人家也有不自由的时候呢。
归去来,中国合伙人
2016年,马云跟俞敏洪说,未来教育在,新东方未必在。
2021年,马云先黯淡了,俞敏洪也忧郁了。一语成谶!
2013年春,徐小平创作,陈可辛改编执导的《中国合伙人》在国内上映。故事以新东方的创业史为蓝本,叙述了在新东方的发展历程中,三个联合创始人的人生遭际、爱恨纠葛。影片热映,让彼时彼刻正春风得意的成功企业家教育家俞敏洪,乘势走到了人生巅峰。
巅峰的俞敏洪对这部电影怏怏不悦,他觉得成东青拍得窝囊,不够伟光正,有损他人民教育家的高大形象,而半路搭车的孟晓俊、王阳倒是有喧宾夺主的僭越嫌疑。
其实《中国合伙人》算得上一部优秀的商业片,兼有文艺性,起承转合自然顺畅,配乐剧情相得益彰,演员表现也到位,尤其是黄晓明,把角色各个阶段的精神气质演绎得恰到好处。当时我还专门截了几副图,每个表征成东青不同的人生里程碑。
时间再回溯到2013年,俞敏洪如果预知七八年后的故事,大概就能够淡然品味这部励志电影背后的恩怨情仇和成败得失了吧。而七八年后的今天,帷幕落下,曲终人散,似乎又是徐小平续写《中国合伙人》的一个契机。
不禁脑补一下剧情:
山之巅,门之外,白发苍苍的成东青、孟晓俊、王阳,斜倚在藤椅中,残阳铺满了群山,倦鸟啾啾于林隈,晚风拂面,咿咿呀呀的唱片机里,传来几声评弹吟唱:“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身后的远方,华灯初上,北京的街道,发光的车水马龙,一如既往地奔涌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