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老师个子不到一米七,六十五岁上下,上了年纪有些不修边幅,鼻毛很盛,直接与上唇胡须交错在一起,因为喜欢跑野外,原先白润的肤色被晒成了棕红色,看上去很健康。
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听他自己说研究生导师是西南联大最后一位老师,活到九十七,受其影响颇深,几天接触下来,能感受到他身上保留着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最基本的特征:博闻强识、理想主义。
跟着钱老师进山,紧随身侧,远望起伏的山峦,钱老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是:不指望你们几天能学到很多东西,多感受感受就行。或许是人生到了这个年纪,经历的多了,站在巍峨山峰脚下,人立马觉出自己的渺小来,他的感受夹杂着一辈子的经历和认识,而我们的感受却充满了局限,不过也有不少人,过了四十岁人生就开始重复之前的经验,所以重要的不是年龄,而是不可复制的经历。
下丘里塔格是白云岩的天地,粗细粉晶孔洞发育、生物礁生物屑丰富多彩,四五亿年前海洋统治世界,如今全都灰飞烟灭了。站在山脚仰望,一道道泛黑的藻屑、生屑岩层生于其间,钱老师站在山前滔滔不绝,大手一挥,缺一些指点江山的气势,但却充满了智慧。
我挺喜欢地质,喜欢跟地质人打交道,觉得他们健康,觉得他们个个都是身体力行的典范,每到一处,周围的一切他们似乎都懂。
大地对我们每个人来说,熟悉而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我们每天都会踩着它,陌生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已经从来不曾俯身好好审视、重视过它们了。
哪些是泥岩,哪些是砂岩,水泥厂青睐到鹰山去找大块的灰岩,玄武岩里面有玛瑙,想要出来找宝贝不要指望沉积岩,变质岩和火成岩里面才有宝石,吴老师手上的和田玉镯主要成分是角闪石,储层主要分相控和断控,岩性和裂缝往往决定储层发育规模......
跟着钱老学习,总觉得他像一座金矿,咋样使劲也挖不完,就像有无数宝藏正等着我们去发掘,想到这里突然意识到权力还真是一个好东西,因为掌握了别人所没有的资源,就算同样努力,可有资源的人学习的效率却是常人难以望其项背的。
每次走到高处,只要有人还有继续上行的欲望,钱老总是鼓励和支持,年纪上来了,但跟一群年轻人混在一起似乎觉得自己立马也年轻了不少,年轻就是折腾,渴望将一切都踩在脚下。
钱老是无数个在地质领域深耕细作的典范,身边很多优秀的人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深耕细作精益求精,人一辈子能坚持做好一件事是幸运也是一种幸福。
幸福分很多种,无知无忧无虑无为、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大彻大悟无病无灾.....,活着也是一种幸福,知道未来的每一天都可能充满了不确定性,这大概才是每天无时无刻都感到幸福的原因。
生命其实是很单调的,所有的一切都只不过是个体所获得的独特感受而已,充满了局限,向外索取,向内塑造,到头来注定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