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英语来说,不要问我的口音是英音还是美音,问就是唐山音——我离唐山音都还有655.2公里地。
但就这,我还是每天都在朋友圈里说一两句英语污染视听,图啥呢?
因为眼瞅着就要跟不上儿子的小学英语水平了,别说没法辅导功课,连陪读都快不够资格了——所以我每天学两句英语,争做一个够格的陪读爹。
陪读重要吗?我觉得很重要。
这些年,育儿专家们、家长们,以及亲密关系的研习者们……都在讲“有效陪伴”。孩子每天有很多自己的事情,功课、兴趣爱好特长班啥的,日常游戏看动画片玩乐啥的(包括孩子们的嬉戏打闹)……这些事情里很多我们没能陪伴,我们在上班、在应酬(有的话),在被别人打骂在打骂孩子……
这些事情里我们陪伴了一些,却多是“低效陪伴”:陪孩子看动画片?其实我们坐在旁边玩手机随口附和孩子一两句;陪孩子嬉戏打闹?没有,我们远远地坐在一边觉得孩子真是幼稚;陪孩子上特长班?孩子的吉他(篮球、围棋……)水平早就很快地超越了我们……
我们没能做到有效陪伴总说是因为没有时间,甩锅给时间。其实不是时间的问题,时间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准时准点、低调悄没声地流逝,时间何罪之有?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那啥,挤一挤总是有的,但躺下就肯定没有了——车开得有点突然是吧用我的正经话是:时间是安排出来的。就是说,如果你真的认识到一件事足够重要,你就会为之安排出时间的。
所以关键是你真的得认识到,你不仅得认识到还得意识到,不仅得意识到还得潜意识到,不然很多事情还是像现在这样,没有你刷手机重要。
综上所述,最容易形成有效陪伴的事情,我觉得恐怕就是陪孩子读课本了。因为这件事情孩子必修、占孩子大量时间精力,同时也是我们普遍认为很重要。那么,安排出时间,投入进去,从这个点(其实是面)开始有效陪伴吧。
最后有个呼吁。我已经开始陪读了,但说实话,挺费劲。呼吁有共识的家长,结成联盟,一个娃是陪,两个娃也是伴,集约化陪读陪伴。数理化我来,语数外你上,一三五我休息,二四六你放假,想想都happy。